编者按:
近日,多部大片点燃“史上最强春节档”,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别策划“从春节档爆火看中国电影发展”主题征文(点击查看),得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热情支持。综合考虑文章质量、题材、视角、文风、创新等因素,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从2025春节档影片看中国电影未来发展
胡建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
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以95.1亿元总票房、1.87亿观影人次的成绩刷新历史纪录。这一成绩不仅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复苏,更折射出中国电影工业在内容创作、技术迭代、文化表达和主题立意上的升级。从IP续作的深耕到特效技术的突破,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到主题立意的更高格局,春节档影片呈现出的新特点,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良好趋势。
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剧照
IP续作的创新突破
2025年春节档的六部影片中,五部为国产爆款系列电影IP续作,《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不是续作,但也有大IP加持,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对成熟IP的倚重与持续开发能力。然而,这一现象并非单纯的“啃老本”,而是通过类型融合、叙事创新和技术升级赋予IP新的生命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将传统神话与现代青年精神结合,以“不认命”的主题引发共鸣,并通过喜剧、奇幻、动作等元素的融合,加上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赢得如潮好评;《唐探1900》则在喜剧悬疑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借助历史背景深化文化命题;《熊出没·重启未来》突破低幼合家欢模式,融入科幻与生态保护主题。这些影片既延续了IP的情感联结,又通过叙事革新和技术升级实现破圈效应。
然而,IP的过度集中也带来原创力不足的隐忧。此外,部分影片因改编不太合理或特效未达预期导致口碑分化,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预售票房遥遥领先,却因剧情逻辑混乱、过于天马行空而导致票房后劲不足;《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殷郊的特效造型观感不佳,遭到众多观众诟病,影响了口碑。这表明,IP的长期价值仍需以内容质量为根本。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文化自信与“两创”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今年春节档影片中尤为突出。《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影片通过东方美学的重构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诠释,打造出既具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商业奇幻大片。
《哪吒之魔童闹海》将中国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风格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水墨渲染”风格,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通过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和文化体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昆仑仙境的场景,以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风格为灵感,通过渐变色和层次分明的山峦,给观众带来如梦似幻的东方神话色彩和史诗感。这些与好莱坞美学风格迥然不同的尝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
在主题表达上,今年春节档的几部影片普遍注入了符合当代观众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核,立意比前作更高、更有格局。《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延续了第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精神,“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的呐喊振聋发聩,打动了无数观众,堪称重构经典神话故事的优秀样板;《唐探1900》融入丰富厚重的历史知识,通过案件背后的家国命运,表现浓郁的家国情怀;《蛟龙行动》以我国核潜艇官兵守护亚太和平为主线,由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跳出江湖人物的恩恩怨怨,强调“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
特效升级与技术赋能
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直观体现在技术层面。2025年春节档影片均为重工业制作,特效镜头数量和场景复杂度达到新高度。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特效镜头多达1948个,由国内138家动画电影特效公司的4000多名工作人员耗时五年完成。导演饺子率领制作团队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剧本、升级特效、死磕细节;《唐探1900》为了呈现给观众真实的历史质感,导演陈思诚和团队按照历史图片和资料,按原建筑大小在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搭建实景,还原了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等几条主要大街的街景;《蛟龙行动》片方在青岛东方影都1:1打造120米长的核潜艇置景,细节精度堪比军事纪录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采用CGI合成、动作捕捉和虚拟摄影棚等先进特效技术,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电影《唐探1900》剧照
当然,一切特效技术和置景道具的运用都必须服务于叙事表达和人物塑造,而非炫技式堆砌。《哪吒之魔童降世》令人震撼的视觉奇观之所以能让观众看得过瘾,除了特效技术能代表中国电影工业的高水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片中的特效场景全部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的:哪吒重塑肉身的粒子特效、天宫场景的光影设计,均与角色成长和剧情发展紧密关联。土拨鼠的动画特效形象既惟妙惟肖、萌态可掬,又隐喻“妖非妖、仙非仙”的立意。特效技术唯有与人物情感和剧情立意融合,才能避免沦为空洞的工业光影。反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郭靖和欧阳锋在蒙古十万大军前的对打,特效技术的运用显得过于夸张,不像武侠招式更像玄幻法术。
2025年春节档影片的火爆,是中国电影工业走向成熟的缩影:IP加持创新、特效技术升级、文化深度表达在电影市场上形成合力,造就了“史上最强春节档”。不过,单片票房严重两极分化、口碑争议等问题,也警示行业应平衡商业野心与创作初心。未来,中国电影若能在内容和技术创新上持续突破,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将阔步前行。春节档影片的辉煌,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申谦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