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多部大片点燃“史上最强春节档”,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别策划“从春节档爆火看中国电影发展”主题征文(点击查看),得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热情支持。综合考虑文章质量、题材、视角、文风、创新等因素,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感悟心灵对话和审美表达
高字民,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25年春节档中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不断刷新票房记录,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总体提升和长足进步,也彰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巨大潜能和广阔前景。
《哪吒2》的故事素材选取自中国神话传说,影片在创作表达上有着鲜明的现代思维和时代观照。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动画片《哪吒闹海》,主角哪吒通过“自刎献祭”,以悲壮反抗了冷酷的“父权”压迫和封建制度。今年的《哪吒2》则不同,此前经典动画片中传统的反封建、反“父权”的主题,在本片中被置换成对既定命运的诘问和对腐败权势的抗争。在《哪吒2》中,“魔丸哪吒”和“灵珠敖丙”冲突性命运共同体的设定,玉虚宫缥缈仙境和天元鼎熔岩炼狱真假虚实、强烈反差的情境建构和视觉对比,高度契合了伴随多次元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真切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片中哪吒那“黑眼圈烟熏妆”的朋克少年造型,冥顽不化吊儿郎当的古惑仔行动风格,极大地延展了角色塑造的弧光,强化了情节叙事的张力。
《哪吒2》剧照
在《哪吒1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金句,而在《哪吒2》中哪吒继续拓展,迸发出更“燃”的呐喊,“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转乾坤”。两部《哪吒》,贯穿着相同的情感价值和统一叙事逻辑。与其说饺子导演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如说他是立足当下,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作为一个非影视科班出身、完全靠自学跻身电影圈的年轻人和追梦者,饺子导演之所以选择哪吒的故事来完成自己的动画片创作,笔者认为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是传统神话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东方美学神韵,很好地满足了他大胆探索和迎接挑战的冲动;二是立足哪吒跌宕起伏命运的“故事新编”式创意改写,巧妙地完成了他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和广大观众展开了一场直击心灵的艺术“对话”。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样,一切神话,也不过是当代心灵直觉观照现实生活的一种象征性“回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文艺欣赏本身就是艺术美育。蔡元培先生说,美育的目标在于,“陶冶活泼有趣之性灵,培养纯洁高尚之人格”。从美育角度审视《哪吒2》,影片正是通过精良制作和鲜明形象,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和观众达成了心灵沟通和审美教育。对于《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文化产品,其蕴含的艺术美育深层价值不容忽视。
从艺术美育看,《哪吒2》还远非尽善尽美。在网络影评中,不少观众指出了哪吒狠劲中的些许戾气,一些家长还表示了隐隐的担忧。简言之,《哪吒2》在打破传统和展现“活泼有趣之性灵”方面,有创造性突破,但在“纯洁高尚之人格”培养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我们衷心期待,在未来的《哪吒3》中,导演能够把酣畅感性、纯正人格和积极创造的价值诉求有机融合,在美育表达方面能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签发:袁正领
责编:张利国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