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2024春节档电影:在春天出发,为滚烫梦想续航

2024-03-01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何美 收藏

2024年“史上最长春节档”热映8天。据国家电影局2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16亿元,创造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观影人次为1.63亿。质量上乘、话题火爆,叫好又叫座、迎来开门红,扶老携幼合家欢、鼓舞龙腾观影热,场次突破383万场,引领新年票房突破100亿元,展现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强劲复苏与文化产业的龙头效应。

“热辣飞驰”欢喜过年

春节档影片中8部在大年初一集中上映,且多部影片开分高企、含“喜”量高。《热辣滚烫》累计票房突破27亿元,《飞驰人生2》票房突破24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票房均约14亿元。中等规模制作占主导,10亿+的票房“黑马”从往年两三部升至4部,成绩来之不易。

讨巧的喜剧片继续当道,彰显春节档欢喜定位。中国春节的“团圆”属性使得春节档的大部分影片是广义的“合家欢”,《你好,李焕英》《奇迹·笨小孩》等喜剧片有以小博大的先例。数十家电影公司纷纷将强项与档期属性相匹配,首选成本低、摄制快、转化率高的现实题材喜剧电影。多部作品吸引3人及以上结伴观影占比从往年不到20%上升到了27%,家庭观众增长明显。市场意识清晰,目标观众明确,市场前景可观。

龙腾虎跃的春节档有观众耳熟能详的“熟面孔”。张艺谋继2022年《狙击手》、2023春节档《满江红》与国庆档《坚如磐石》的双料冠军之后再战春节档,《第二十条》以家庭温情喜剧打开现实主义,走出法理困境;贾玲导演并主演第二部喜剧片《热辣滚烫》,导演韩寒与演员沈腾、尹正等原班人马推出真人版续作电影《飞驰人生2》,体育题材励志喜剧已有多年群众基础;《熊出没·逆转时空》则为“熊出没”IP的第十部大电影。老将、新锐同台竞技,中国电影展现出人才辈出的强劲生机。

小人物显影现实主义底色

“四喜临门”、“飞驰”而至、“滚烫”来袭,各有现实主义底色,将镜头聚焦大时代下、平凡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立足人生拳击场或赛车道,扎根现实生活,表达拒绝躺平、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核。

多部创作用心塑造典型人物。《第二十条》里,挂职到市检察院的中年韩明一出场就是做和事佬,一身便服说服“讨说法”的上访人群。在公交车骚扰、王永强农户一家被侵犯、校园霸凌等三起案件中,面对公交车司机张贵生孤女的哭诉“我爸见义勇为错了吗”、郝秀萍为护狱中老公和女儿娟娟而决然跳楼、李茂娟为护儿子冲动打人而被拘留、检察官吕玲玲质问“你觉得这些都对吗”,焦头烂额的韩明一次次往返于情与理、道德与法律、公序良俗与国家法制之间。对不服判决的司机理性地就事论事,拿出事发当场的监控录像逐帧按法律条文分析,对打伤校霸但拒不道歉的儿子,用扑克牌来比喻以循循善诱,这是情与法的较量、家庭与社会的平衡,是职场“老油条”却依然有理想主义的正义感,是对孩子的良心未泯,是对法治社会良知的真切追求。“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作品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化身为“正义使者”,而是勾勒人物“弧光”、触摸法条温度,唤醒“沉睡”近40年的“正当防卫”法律条款,这一司法涉案题材比《坚如磐石》更具亲和力与社会辐射面。

“拳击挺有意思的,两个人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热辣滚烫》以串珠式的叙事结构清晰展现主人公杜乐莹的人生逆旅,以肉身炼成武器,对生活挥出重拳,在春夏秋冬的四季影像中表达力量、形成共情。她的轻声细语从唯唯诺诺变得清晰坚决、轻盈自信,习得自洽、自爱与自强,在清白月色下轻快挥拳、独自淡定跑向有光的远方,不愧是“李焕英的女儿”。贾玲前作写给妈妈,露出温情软肋;新作送给自己,亮出坚毅硬核。共情都来自真诚,如笑靥梨涡的独特辨识度。

《飞驰人生2》里,驾校教练张驰在充满坚石和沙砾的赛道上老马识途,让只能屈居“老头乐”车厂试驾的厉小海有回家、回到驾校的感觉,在遵守规则、寻找铅封的故事里追求公平与清白。而光刻车队及其背后重金打造的油电混动赛车,主力不选最有能力的、只选最有钱的,“像张驰那样的野生车手只会越来越少”。

在几部影片多次出现的镜子中,希望赢一次的杜乐莹涅槃重生,也是贾玲脱胎换骨;42岁的张驰和37岁一样目光坚定、5年前后的两车合体,巴音布鲁克之王的“王”字展现三个变体——“王”(荣耀与辉煌)、“土”(底气与根本)、“干”(实干与拼搏);《红毯先生》里刘德华演绎的过气明星刘伟驰看到人生如戏、互联网时代分身乏术,《我们一起摇太阳》是导演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终章,也是其最成熟的电影,展现患者在人生困境中坚韧地向阳而生。

影评人戏称《熊出没》系列为春节档的“盈亏线”,凡票房超越之即能保本,成为档期的赢家。从2014年初登大银幕起,《熊出没》每年一部,以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如孩童般的视角,讨论诸如自然环保、留守儿童、离乡返乡、太空计划、人工智能等具有时代感的热话题,系列影片稳居档期中游,十年累计收获超71亿元票房。在春节档,能十年如一日保持中上水准、保持IP热度,是非常珍贵的成绩。在第十部《熊出没·逆转时空》中,光头强走出狗熊岭、成为都市大厂的打工人。影片以平行宇宙的形式深情回顾前作,在高潮戏份将十年来的重要角色集结一堂,这些都贴民心、暖人心。

中国电影与文化产业续航

春节档观影人群处于返乡热潮中,时间周期多为7天,高度体现三四线城市观影趣味,档期票房往往超过60亿元,产出全年总票房的10%—20%,是全年电影票房最集中、竞争最激烈的时段,也成为行业观察的第一切口。龙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低于50元,相较去年春节档52.3元及2021年“史上最贵春节档”有明显下调。从国家电影局到北京电影局等地方管理机构提供了累计超1亿元的优惠补贴,购票平台也投入力度推广。场均人次及上座率同比上涨,让利引流效果显著,形成“返乡观影”“边游边看”等新趋势。潍坊、保定、南通、徐州等城市的春节档票房增幅颇大。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达到54%,高于去年的50.1%。

回望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取得549.15亿元年度票房、12.99亿观影总人次的较好成绩,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也为2024年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持续向好夯实地基。2023年73部片子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占到50部、包揽前十,且11部影片票房突破10亿元。电影重新回到文化行业的中心位置,为大众提供文化享受、凝聚精神力量。龙年伊始,火爆的春节档如画龙点睛,显示出中国电影蓬勃的生机,也是文化产业火热的缩影。

而在春节档票房市场一路“热辣滚烫”的同时,从2月14日至17日即正月初五至初八,《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和动画片《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共4部影片宣布退出春节档,表明竞争加剧、门槛提升乃至“冰火两重天”。半数影片日排片占比均不足10%,撤档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反映出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也提示需宏观把握影视市场发行与文化产品消费规律,最大程度获取主流观众的主流价值观的主流认同,以口碑发酵、密钥延期、长线营销等萃取对电影行业的共识价值。

春节档的供给需要更强的竞争力和更精准的定位。而近年端午档、中秋档以及非节日档期票房占比进一步下降,折射整个行业愈演愈烈的“档期依赖症”乃至“头部档期依赖症”。新年前后的《破战》《金手指》《潜行》及往年春节档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成龙的古装片《神探蒲松龄》等也引人继续关注港片的前路。资本“寒冬”造成的产业困顿、流媒体对人们观影习惯的重塑、电视荧屏和移动端剧集及微短剧对注意力的分化与稀释等,挑战着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电影性与艺术作品、文化产品的品质。2023年12.99亿观影人次的数量远低于2019年的17.3亿、2018年的17.17亿和2017年的16.22亿。全年观看6部电影以上的核心影迷从2019年的2230万降到2023年的975万。一段时间以来,原创内容池枯萎的窘境、短平快的运作模式、喜剧类型或当代题材的单一、“撤档”“盗摄”冲上热搜,无不提示在题材供给、类型开发、慢工细活、档期宣发、观影文明和衍生文创、产业链等方面还有众多进步空间。

新的一年,在政策的鼓励下,在消费端和生产端的推动下,影市回暖的速度将继续加快,整体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电影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内生动力,腰部和中小体量影片拥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已经在春天“续航”出发,正从“头重脚轻”走向“挺胸昂首”,让更多观众看电影从“过年”变为“过日子”,走向更加均衡与丰富的“新常态”。


(作者: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朵朵浪花汇聚时代大潮

跨界融合激发美术新活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