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阿莫阿依》开本土现实主义诗化电影新篇(白浩)

2024-04-23 阅读: 来源:《中国电影报》 作者:白浩 收藏
成长与拯救的桐华乡土诗篇

——《阿莫阿依》开本土现实主义诗化电影新篇

教育扶贫题材影片《阿莫阿依》很容易让人忘记政策背景,忘记所谓“主旋律”一类标签,而单纯地沉迷于如诗如画的大山景观,迷醉于这块土地上人民的执着生命与创造。这恍然就是一个单纯的“读书”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阿莫阿依三姐妹他们有着人性真善美的自由舒展,有着坚定生长的蓬勃生命力,他们以爱为纽带而不断创造出生命成长的美好图景。

阿莫阿依那偏于内向和羞涩的少女情怀是大山女性美丽内涵的一部分,弟弟布布倔强勇敢的抗争是大山男儿养成的雏形,而妹妹阿西也由笨拙懵懂变向懂事爱学习。三个孩子是充分个性化的,每一个人身上也都负载着大山里生命的希望,他们的每一分成长都让人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欣喜于生命奇迹层出不穷的创造。他们是山里孩子不同成长成熟类型的集合,合起来就是一代人甚至一代代人的群像合集,有了这样的人,那这片土地就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热土。父母的朴实劳作、奶奶的口弦寄情,所有乡邻和校长、老师、干部们的努力,各有个性的群像共同演奏着鲜活生动的大山生命史诗,这一切的美好既如同绿水青山云蒸霞蔚的清新,也如同通向山外文明的十八弯公路般蜿蜒盘绕。影史上曾有《那山那人那狗》的乡村叙事,曾有贾樟柯小城系列的乡镇纪事,却难得有如此自然真实的诗意化乡土进步叙事、成长叙事。这成长是三个孩子的成长、桐华班集体的成长,也是整个彝族地区的成长。

这成长是自然生命力天成的伟业,也呼唤着时代人为的拯救助力。且看那原始农业文明下彝民山区生活的底色,几十年如一日不断重复的吃土豆画面,土豆蘸辣椒面,哪怕是偶有的酸菜汤也算是加了菜,祖祖辈辈如一日不断重复的山坡上单调的刨食劳作,如果按老轨迹的话,围着火塘打转的三姐妹也将延续这贫困的代际复辙。正是这些善良勤劳的人经历着贫穷的制造与传递机制,才更让人心痛。影片并未夸张这苦难,相反它们是以诗意的画面呈现的,这里没有什么坏人恶人,也没有什么偶然性,正因此背后冰冷坚固的底层逻辑才更令人心痛,更令人警觉。现代文明的时代拯救脚步是善之大者、美之大者。而这拯救的大善之业摆脱政策宣教片、好人好事宣讲片的套话空话,不是评功摆好,不是模式化的宣教腔调,影片转换政府政策的外在视角,而以阿莫阿依三姐弟的自强成长故事为主题,素朴而真实亲切。外来者视角转为自我成长的视角,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流淌中,全片融入对生命的诚挚尊重,也流淌和召唤着发自灵魂深处对于生命自由生长的渴望和喜悦。

阿莫阿依既是一个被拯救者,而她也是一个有大爱至善的拯救者。她的辍学是出于对妈妈的爱与帮助,是对于带弟弟的责任感,是彝家女子传统美德的传递者。她的辍学也因此才更惹人怜爱和心痛。而在读书之路上,她教弟弟、点燃他学习的热情,甚至还有她对于“小丈夫”吉克布格的拯救。她出于善良本性的拯救是如此美好和自然,被拯救者也毫无施受的难堪,善良和拯救凝结起一代人的成长共同体。影片多次出现山道上阿依奔跑的脚步,这既是彝家女子被拯救的脚步,也是她们拯救别人的大善之脚步,在故事的演进中重复的奔跑意象却蕴含着丰富变换的情感,大大深化了全片的诗化内涵,主题更加深邃奈咀嚼,磕绊然而急促的三姐弟脚步是一个民族自强的脚步,也是他们旺盛生命力勃发的脚步。

桐华的意象之托出是自然而然的,是前面坚实的叙事与寓意的自然升华。花语解人意,珙桐花的绽放是爱的施予,是影片静待花开到注视花开的过程,花儿自我绽放与培育花开的善与美难分因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桐华计划的善与美何须夸张表白,最美的是花开,管它是哪种原因,而最美的是花儿自己努力的绽放。正因此,片末摇曳怒放的珙桐花是情绪沸点的自然喷薄,是点题的必要深化,也是全片诗意升华的冠冕。

《阿莫阿依》大真,大善,大美,大爱。这真是素人演员出演的朴素真实,是生活真实,更是逻辑深刻的真实;这善是道德之善,更是成长进步和自强之善;这美是山水自然之美、民风民俗之美,是人性之美、成长之美,是故事之美也是诗意之美。而大爱将这所有的真善美融化为一首浓得化不开的诗篇。如果要说主旋律的话,诗意影片《阿莫阿依》就是人类主旋律的华章,哪岂止于教育扶贫这取材的出发点呢,岂止于一时一地的人与事呢?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在电影工业美学的繁复之中,当代中国电影的诗化美学创造也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而振作,而导演苗月从《十八洞村》到《阿莫阿依》,作者电影的风格也愈发突出。


(作者:白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村晚社火点燃乡寨热土热情(白浩)

红色主题与沉浸式戏剧融合焕发新活力(白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