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书法评论>正文

刘颜涛篆书艺术:古韵文心含弘光大

2016-03-03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言恭达 收藏

  中原,是块神奇的土地。走进中原大地,令你神驰千载,思邈八荒……

  刘颜涛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原书法大军中的一员,也是我多年来看重的为数不多的全国中青年篆书书家,新世纪后在全国展中屡获殊荣而耀眼于当今书坛,发展潜力很大。

  数十年来,刘颜涛攻篆事艺,勤学六书,通融古法,广涉甲骨、金文、秦汉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可谓当今新一代篆学佼佼者。他的学术品质是贵思辨,“为学不作媚时语” 。刘颜涛是位“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的痴心寻梦者。他的艺术梦很远,亦很奇……假如生命有度,把人的生存状态从低到高排列成刻度的话,这“梦”就是那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度,濯清泉而自洁,坐茂树而闲居。甲骨开眼界,铸金得精神。刘颜涛勤学劬古,冥心真契,学贯艺理,阐发新义,多年来他只痴情地沉醉、迷恋这个“梦” 。当寻梦成为人生唯一的“瘾” ,这生命的精彩与浓烈则不言而喻了。

  万古开胸臆。比起当代其他中青年书家,刘颜涛是幸运的,因为他生活在安阳这个中国文字之都。然而,他求学之路是艰辛并富有传奇的。多少年后,当刘颜涛向我展示他的《砚边吟草》与《创作手记》 ,以陈述他多年砚边寻觅的理念与风霜时,我吃惊他文学功底的扎实。其诗云“寒窗苦守自高歌,两袖清风铁砚磨。废纸三千君莫笑,沧江泼墨弄潮波。潜心铁画与银钩,日日鹅池锁小楼。燕雀难追鸿鹄志,雕虫宁不胜王侯?……”其求艺之志昭然可见。而“根深自有叶如云,习篆从来赖‘说文’ ,小学未能通妙蒂,描摹徒见用功勤。独怜古调弄雕虫,周鼎商盘萦梦中。鼓铸刀痕求笔意,更从残破觅天工……”更显刘颜涛习篆之本。

  通览刘颜涛篆书创作,其特色有五

  一是重气格。古人云: “书画唯风韵难及。 ”凡艺,气韵生动为首要。篆须求高古。法别高下,情分雅俗,习篆应溯流而上,沿波探源,以习秦以上为高古,此乃避小家气,显大气象。刘颜涛学篆,定格金文石鼓,可谓聪慧之举。重气息、重立意,才能格调高。因此,他深知:习书必师古,得古人之神理,纵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思游乎其中,精骛乎其外,得其助而不为所囿。

  二是严法度。书法之法重在笔墨。刘颜涛十分重视先秦文字遗产属性和大美精神,在深刻了解远古文化背景、文字符号与审美基因对自己产生的感应与共鸣后,思索如何运用当代笔墨与技法去展示作者心中的远古书艺。因此刘颜涛作篆,尤重笔法墨法,中实逆入,裹锋落笔,提锋涩进,使转活通,曲直合度,转折以绞锋作势,以求圆融,又疾涩得当,血脉通畅,无平滑描绣之态。藉以浓淡干湿墨法灵活用之,尤善用渴墨,增其虚灵苍茫之气象,务求清刚、隽逸、稚拙与苍浑。值得注意的是,刘颜涛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通变,适应当代生活的审美转型,注入自我的艺术语言,巧中寓拙,含蓄多变,古朴不失率意,变化不失法度,其笔墨变化充分显现出“写”的意态与内涵。

  三是识得势。刘颜涛作篆,重取势以强风采。往往把握结字之参差、大小、顺逆、起伏、燥润、浓淡、疏密、向背、疾徐、轻重、聚散和书势欹正之变化,善于处理分间布白,展促向背,因体趋势,自出机杼。尤其在刘颜涛的金文、甲骨成篇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掌握金文、甲骨少经营,多天趣,颇稚拙的特点,不拘定格,纵横挥写,依托其字势、笔势、体势的穷极变化,悉心安排却自然错落,演绎出一幅大朴不雕的壮美图画。

  四是善解构。平正、匀净、连贯、挪让和变化是篆书结体的基本法则。古人有“篆圆也,圆其用而方其体;隶方也,外呈方而内实圆”之精辟论述。包世臣提出“九宫说” ,以“中宫”统领“八宫” 。篆书包围式的结构显得意聚而神不散。刘颜涛作篆,善字之结构,亦善行之布白。其一是力避“散架”之病患,二是注重“和让”之体现,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既是逊让停匀,布置合度,又能回抱照应,左右顾盼,真正领悟“以正为奇”“以收为纵”“欹而反正”之奥妙。此外,以现代形式解构适当引入空间布白处理,使整幅篆书作品融进个性化的现代艺术语言,这也是作者进行形式创变的一个有效尝试,尤妙处在节奏处理、线条长短、正欹高低、疏密开合。以情势胜,胜在势旺;以气韵胜,胜在韵盛,达到理性解构与自然情趣的有机统一。

  五是求意象。中国书画的本质特点是意象思维。中国书法精神就艺术本体来说在于它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性支撑着书法艺术的主体形态与本质特征。在篆书创作中求意象就是求意境,善“造境” “写境” ,这一点,刘颜涛是着意追求的。他写金文、甲骨重意,是写不是描摹钟鼎,是建立在情势上的,他在理解造化与古人笔墨的同时,契入自己时代情怀,摒弃了简单的书写形式而悟到了中得心源的道理,师古而得法,师古而得神,决无泥古之虞。他善用涩笔与渴墨,强化写意,在师传统与时代间开辟了自我写意的艺术语言。营造篆书静态美中古雅淳朴的意象氛围,以空灵虚净的审美哲学追求,达到笔简意繁、墨少韵多的自由天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古的冲动和灵感飞驰的快意。我们常说杜少陵诗歌中的重要品质是沉郁,生命的厚重被一点一滴地表达出来。刘颜涛求意,意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故而现其金文、甲骨、秦汉篆均能彰显朴茂苍茫、遒浑清丽的风采,那种历史的悠远感、沧桑感跃然纸面。

  艺贵参悟。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中评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历代书家论书讲妙悟,品神韵,论理情,更须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最重要的是从作品的线条笔墨中所透析的文采精神是时代的,是时代特质的提纯与铸造。如果说,西周时代的“四大国宝”是当时社会博大辉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那么,今天我们传承并创变的应转捩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因此,刘颜涛篆书艺术中所追求的“雄深苍浑”的正大气象与格局则是我们今天坚守的人文情操与审美理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