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第六期】
■ 肩负新使命 启航新征程 开创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李屹
专题策划
【第一期】——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李屹
【第二期】——中国文艺2023 (一)
■ 2023网络文艺:以磅礴的想象力致敬未来/胡疆锋&赵世城
【第三期】——中国文艺2023 (二)
■ 2023美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学实践/胡友峰&刘泽昊
【第四期】——中国文艺2023 (三)
■ 2023 艺术学理论: “三大体系”建设与跨学科构建/唐宏峰&王子畅
【第五期】——文艺评论名家名作研究
■ 从“一致”到“条理”:宗白华节奏论的内涵与建构路径/黄长明
■ 浪漫、古典与写实——李长之古代诗人批评的美学构造及运作/金浪
【第六期】——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文艺(一)
【第七期】——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文艺(二)
■ 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视觉凝固——十年美术走出自主发展的新路/尚辉
【第九期】——“两个结合”视域下的文艺观察
■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李永新
【第十期】——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理论与实践(一)
■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王德胜&李雷
【第十一期】——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理论与实践(二)
■ 时代机遇、主体立场与全球对话——关于构建中国自主设计评论话语体系的思考/祝帅
【第十二期】——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理论与实践(三)
■ 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影响——从“五四”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考察/王廷信
热点观察
【第四期】——现实的越界和现实主义的出圈
■ 从现实性到实在性——人工智能时代的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关系刍议/蓝江
【第七期】——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文艺理论与实践
【第八期】——改编的空间与尺度(一)
■ 杂糅奇观与自我神话——论近年来我国传统神话传说的影视改编/李宁
【第九期】——改编的空间与尺度(二)
■ 构建还是消解?——关于改编类文艺创作的理论探讨和现实考量/张萌
■ 重申影视改编的三个命题:伦理原则、构成阶段和美学理想/陈林侠
【第十二期】——AI时代文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
■ 互动、嵌入与后人类:生成式AI革新影像生成/陈璐明&张戌
理论探索
【第一期】
■ 西方文学理论语言中心论的困境和中国文学理论崛起的历史使命/孙绍振
【第三期】
■ 写照•影像•照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的一条线索/董丽慧
【第五期】
■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部结构到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话语构成——基于对“现实”概念的分析/潘天成
【第六期】——艺术跨媒介研究
【第七期】
【第十期】
■ “但有心印无雷同”——王国维“人间”“境界”观念再辨析/韩振华
【第十一期】
■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与文艺民族性的重构——以“民族形式”的讨论为中心/崔海亮
■ “新时代文学”:命名方式、生成语境与发展空间的开创/曾军
艺海杂谈
【第一期】
【第三期】
【第四期】
■ 由“女性”到“她”——国产剧集中女性形象的迭变与期待/程樯
【第五期】
■ 新主流文艺的新情感与新叙事——以电影《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陶庆梅
【第六期】
■ 从跨媒介到跨文化——新世纪以来中国杂技剧实践回望/董迎春
■ 歌唱与身体的媒介化——从歌曲《我的祖国》看当代中国的感知构造/朴婕
【第八期】
■ 文学的世界性能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学的世界性/邹理
【第九期】
【第十期】
■ 大历史的图典新时代的史诗——从“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看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指向/张晓凌
■ 造型艺术跨媒介传播中的融合创新——从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谈起/孔德琛
【第十二期】
■ 从“钱学森构想”透视文艺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王一楠
作品评析
【第一期】
■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审美回望与理性探索——论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夏义生&姚乐旗
【第六期】
【第七期】
■ 跨媒介灵韵转移、共同体微观叙事与牧歌美升华——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邹赞
批评争鸣
【第十一期】
■ 理念偏颇、标准错位和话语失范——关于当下戏剧批评学理品格之不足的反思/穆海亮
艺史新知
【第八期】
■ 《雷雨》中的“雷雨”——纪念《雷雨》发表90周年 /林克欢
【第十二期】
■ 观念如何成为武器——抗日救亡背景下的“摄影武器论”及其实践/闫爱华
人物研究
【第一期】
【第二期】——黄药眠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黄药眠美学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论食利者的美学》为中心/高建平
■ 中国当代价值论美学的先声——黄药眠“美是评价”观点的学术史审视/谭好哲
■ 通向社会主体性美学——黄药眠对当今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王一川
创作谈
【第五期】
■ 沈铁梅:迈向艺术的自由王国——谈父亲沈福存对我的艺术养成/采访人:张之薇
【第七期】
艺坛对话
【第十期】
■ 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愿景——对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的讨论及其延展/李道新 等
境外之镜
【第九期】
■ 中意美术术语的比较初探:以中国书法和意大利文艺创作理论为中心/[意]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
序跋与书评
【第八期】—— 《文艺评论概要》
■ 一部充满学术情怀、现实观照和行业特色的书——《文艺评论概要》评介/胡一峰
■ 为文艺评论添加“增量”与“变量”——读《文艺评论概要》/刘大先
学术综述
【第八期】
■ 在文明互鉴中建构中国当代美术话语体系——“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论坛”综述/傅梦妮
名家专访
【第一期】
■ 当一个好党员,做一个好演员——访表演艺术家陶玉玲/采访人:吴乃顾
【第二期】
■ 在继承和借鉴中创新中国演剧——访导演艺术家徐晓钟/采访人:陈敏
【第三期】
【第四期】
■ 我知道艺术的起点在哪里——访艺术家韩美林/采访人:张亚萌
【第五期】
【第六期】
■ 在田野中与史诗相伴一生——访民间文艺家郎樱/采访人:邓立峰
【第七期】
■ 杂技创新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访杂技表演艺术家、杂技教育家孙力力/采访人:何瑞涓
【第八期】
■ 从家国情怀出发做美学研究——访美学家陈望衡/采访人:朱俐俐
【第九期】
■ 通开前人吾辈意,独步儒林得三法——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采访人:陈天一
【第十期】
【第十一期】
■ 妙兰奇芳说书人——访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采访人:楼一宸
【第十二期】
■ 开拓中国特色审美学建设之路——访美学家彭立勋/采访人:任珺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