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作品评析>正文

眼前有景君须道,或分秋色未可知——略论黄维若的历史剧《屈原》(邹红)

2024-01-1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邹红 收藏

【内容摘要】 黄维若的新作《屈原》与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屈原》同名,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既受制于二人所秉持之历史剧创作理念,也与各自所处之时代息息相关。郭作失事求似,借古讽今,大抵不出古典主义戏剧范畴;黄作则依托史实,反思历史,有更多现代戏剧表现技巧。通过比较两部《屈原》之异同,或可为当下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 黄维若 《屈原》 历史剧 郭沫若

新编历史剧《屈原》(图片来源:“三峡演艺”微信公号)

由黄维若编剧,郭小男执导,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制作的话剧《屈原》继3月14日在武汉首演后,又于22日晋京演出,一时间在汉、京两地颇受关注,而业界亦多有好评。媒体在报道该剧演出时,大多称之为“新编历史剧《屈原》”或“新编话剧《屈原》”,这显然是为了区别于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话剧《屈原》。那么,这两出相隔八十多年的同名话剧究竟有何差异?或者说,黄作所谓“新编”,到底新在何处?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倍感兴趣的话题。本文即由此切入,通过比较两部《屈原》之异同,考察黄作新意所在,并连带讨论历史剧创作理念及同题续作等相关问题。

不言而喻,历史与戏剧是构成历史剧的两大要素,没有必要的史实依据固然难称历史剧,单纯叙述史实更不能算是历史剧。能被称为历史剧的作品,一定融合了史料与创作、事实与虚构、过去与当下等不同成分,差异仅在于孰轻孰重、孰多孰少。事实上,学界长期以来有关历史剧概念的争论辨析,无不是围绕历史与戏剧这两大要素在历史剧构成中的作用、地位而展开的,而所有分歧也都可以划分为是重历史还是重戏剧两大派别。历史剧的创作同样如此,或强调历史感、或追求戏剧性,或以今释古、或借古讽今,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创作理念。当然,历史剧并不是历史与戏剧两者的简单相加,不是将真实的历史故事直接搬到舞台上分角色扮演,历史剧的本质是剧,是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呈现。

历史剧作家所秉持的创作理念决定了他处理史实的方式,循此入手,可对两部《屈原》作一简单比较。

……


作者:邹红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11期(总第98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书讯|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编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11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