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向荣:文艺评论须感受“呼吸”和“体温”

2015-12-03 阅读: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余如波 收藏

  结合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演评比活动举行,由省文化厅与本报主办的“发现四川文艺新锐批评”活动正在火热进行。11月26日,该活动的“微课堂”邀请到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向荣开讲。就如何创作出优秀的文艺评论等问题,向荣与青年评论者分享心得。

  记者: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有什么作用?

  向荣: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这驾马车的两个车轮,分别对应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比方说《诗经》,先有民间和文人的诗歌作品,然后孔子整理、解读,提出了关于《诗经》的文学评论理念。

  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之间可以互动,良好、健全的文艺评论环境对文艺创作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当文艺作品问世之后,文艺评论就应该及时跟上。

  记者:好的文艺评论有什么标准?

  向荣:好坏标准可能因人而异。我认为,好的文艺评论应该集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并且拥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和道德力量。它既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扩充其文艺素养,又能将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放大。

  记者: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文艺评论?

  向荣:首先,文艺评论必须紧贴文艺作品本身。作者要有充分的审美能力,能感受文艺作品的“呼吸”和“体温”,感受作品原有的生命力。其次,在此基础上去发现文艺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历史情怀和道德力量。最后,用尽可能通俗、优美的文字将你理解到的东西阐释出来,这样才能影响到尽量多的读者。

  现在很多的文艺评论过于学院派,理论和概念的东西夹杂得太多,突出表现在过分引用西方的文艺理论。这种做法将文艺作品“肢解”,直接套用固定的理论框架,让作品本身元气大伤,很不可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