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是个大写的尴尬。香港导演与好莱坞编剧携手,带着一群中文都说不利索的北美华裔演员,跑到大洋洲拍了部英语武侠片,这本身是全球化时代文化杂糅的正常现象。但是李安的《卧虎藏龙》珠玉在前,在怀旧式的人文渲染中为传统武侠灌入了欲望与伦理的普遍性内容,如此映照之下,这个中规中矩按照武侠类型片“夺宝与护卫”模式操作的电影就显得说不出来的局促和别扭。
《青冥宝剑》刻意与《卧虎藏龙》关联起来,也有利用前作影响力的缘故。人物及其关系取材于王度庐“鹤铁五部曲” ,但故事却完全被简化了。影片将“青冥宝剑”设定为一个类似屠龙刀、魔戒似的宝物,成了叙事推进的核心元素。为了争夺一统武林的象征性符号,不同人物展开了正邪之间的较量,但也就仅此而已。符号本身是空洞的,因而随之直白地讲述的道义、责任、尊严也就流于浮泛。曾经在《笑太极》 《铁马骝》 《精武英雄》 《太极张三丰》以及“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有着令人惊艳动作设计的袁和平,也并没有在此片有什么纯动作视觉奇观的发明。
片子本身乏善可陈,不过,倒是让我想到关于IP的诞生与发展的话题。 《卧虎藏龙》就是一个不断发掘创新的IP。早在1938年到1944年间,漂泊在日占区青岛的王度庐为了生计,断断续续在《青岛新民报》上连载了《宝剑金钗记》《剑气珠光录》 《舞鹤鸣鸾记》 《卧虎藏龙传》 《铁骑银瓶传》等一系列相互之间在人物和情节上略有关联的长篇小说,它们后来名字略有改动,被称为“鹤铁五部曲” 。
这个系列最初源于《宝剑金钗》 ,从身负武艺的不第秀才李慕白在北京的经历开始的,他结识了德啸峰等京城名人,因而同豪强黄骥北等人结怨,中间穿插李同镖头之女俞秀莲及京城名妓谢纤娘的感情纠葛。李慕白原本志气昂扬,听同学的怂恿找俞秀莲比武,希望能博得芳心。后来得知她已许配给孟思昭之后,便发乎情,止乎礼,尤其是当他后来同孟思昭意气相投,结为知己后。孟为了成全李俞二人,慷慨赴死替李慕白阻挡强敌,李慕白更觉歉疚,尽管痛苦异常也不再对俞有任何想法。谢纤娘是李慕白潦倒京城、穷愁苦闷之时结识于风尘之中的慰藉,然而李终究囿于气量,辜负芳心,致使纤娘在绝境中愤而自杀。除了长于细腻情感的摩画之外,总体而言这个小说并无过人之处。
接下来的《剑气珠光》也很普通,后来被《卧虎藏龙》系列电影所强调的“青冥宝剑”就是出自这一部。它的故事有些游离于“鹤铁”系列之外,主要叙述李慕白因为杀了黄骥北,成为通缉犯,隐姓埋名,乔妆潜抵江南。在当地豪强的争端中,无意得到一口削铁如泥的“青冥剑” ,并为巧取豪夺“点穴秘图” ,而惹出许多事故。另一条线索则夹叙杨小太岁辗转得到大内珍珠,引起各方草莽觊觎而起纷争,终于被害身死。最后,李慕白、俞秀莲及江南鹤老侠等将珍珠还回宫中,李俞二人归隐九华山。
可能因为读者反应不错,逐渐形成了悲剧侠情的风格,王度庐又补写了李慕白师父江南鹤的前传《舞鹤鸣鸾记》 (也即《鹤惊昆仑》 ) ,玉娇龙与罗小虎故事的《卧虎藏龙传》 ,以及玉娇龙的儿子韩铁芳与养女春雪瓶故事的《铁骑银瓶传》 。电影《青冥宝剑》里的雪萍和魏方就是春雪瓶和韩铁芳。但《卧虎藏龙》无疑是这个系列小说中最优秀的,读过原作的应该都能感受到王度庐作为一个自幼在北京地安门长大的旗人,笔致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京腔京韵和北京底层市井生活的描写如在目前。而青冥剑的失而复得,玉罗爱情的乍合终分,底质里是关于自由和束缚的问题。通俗文学往往有着比较保守的价值观,但王度庐曾在已有新文化运动濡染的北京大学旁听,颇有现代意识。李安别具慧眼,将这个作品改编自有其道理,它很容易与诸如情欲的反抗、自由的追求等普泛性的价值相关联。
“鹤铁五部曲”在发表当时就引起了读者的追捧,不仅沦陷区流传甚广,而且影响远及大后方。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重庆还曾出现过有人冒充“王度庐教授”连日演说“九华奇人传”的事件,讲的就是李慕白等九华山高人异士的故事。此后因为新中国成立,对于“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压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武侠小说再度兴起的浪潮中,重庆作家聂云岚根据《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中的情节人物元素创作了让《今古传奇》一时洛阳纸贵的《玉娇龙》和《春雪瓶》 。这个IP慢慢形成了气候, 《玉娇龙》还被重庆电视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
武侠文化作为中国亚文化经久不衰的顽强一脉,与广泛的地方文化、中医茶道花艺等奇技淫巧、奇门遁甲之类神秘功法、江湖行规宗教仪轨等浑然融为一体,构成了极具本土意味的小传统。这个传统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保留了民间及底层重义轻生、重诺然信、舍己利他以及对抗强权的愿望与想象。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隐秘欲望,武侠文化在中国人里天然地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这种根植于中国传统内部的文化,如果脱离开它所植根的土壤,很容易越橘淮枳,除非将其独特性和地方性,转化成可以为异文化轻易接受的理念。
中国武侠电影曾经在张彻、楚原、胡金铨那里得到风格迥异的精彩的呈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徐克、刘家良、袁和平、程小东等推陈出新,也形成了黄飞鸿、方世玉、叶问这类超级IP。但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功夫热在现实中的兴起,武侠电影却已经走向了日暮西山之途,各种原因一言难尽,无疑观众的口味经过多年的洗礼已经提升,再也无法回到之前快意恩仇或者夺宝争雄的简单套路之中,武侠类型到了突破的时候了。徐皓峰这几年做了一些探讨,但只是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我想指出的是像《卧虎藏龙》这样的IP作为文学财产和潜在财富,其实生发空间很大,但要用心去做。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