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真人版《葫芦兄弟》毁不了童年

2016-03-04 阅读: 来源:襄阳文明网 作者:龚明俊 收藏

  《葫芦兄弟》变成真人版后,不会毁掉动画片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只要我们有一颗包容之心,经典之髓就会永存于民族的发展轨迹上。

  上影集团与安乐电影公司将拍摄动画片《葫芦兄弟》的真人版电影。面对网友“求别毁童年”的担心,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说,正因为影片有挑战,他才接下重任,会尽力重塑经典。(3月1日《法制晚报》)

  当经典作品被人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的时候,总有这样的“担忧”,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经典的珍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希望别人也这样。这种情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笔者对这种翻拍等具有艺术再现或创新表示欢迎,但愿担忧者能够理解做这种努力的人。

  首先,这种变换形式的传播经典,是文化传承的正常方式之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喜好,而经典作品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继承与创新的双重效果。如果经典作品必须原汁原味地出现在后来人的面前,而原有的形式未必切合当下人的口味,甚至被青少年群体拒绝,这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可见,换一种方式展示,倒是可行性很强的传承路径。

  只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重塑经典,重塑者的努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还是多给些掌声。大了说,这是艺术创作的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小了说这是创作者的事情,或是受众选择的事情。想开了,我们就会显得很坦然:如果我们真的喜爱经典,多一种形式的重温,总是要有意思一些;多一种解读,经典的内涵就可能被挖掘得更深广一些。时间最终会优胜劣汰,将最好的解读作品留给后人,将那些不合格的创新抛给过去。

  何况,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变成真人版后,不会毁掉动画片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如果我们仍然喜爱原作,多看原作就行了;如果我们觉得新形式也不错,那就会得到更多的惊喜。《红楼梦》和《西游记》,最初由纸质作品变影视作品时,有人担忧;影视作品出来后,又有不少人批评。但这并未削弱纸质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后来又有人翻拍影视作品,人们或点赞或吐槽,对原作的影响也未产生多少负作用。很多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求别毁童年”的担心,或许只是说说而已。但别忘了,这种担忧一多,就可能出现重塑经典者却步的情况。这对于艺术的繁荣发展来说,就是损失了。不只是动画片,华夏经典作品的传承,需要更多的人去“翻拍”,其精髓需要更多的人认知、接受、传承。

  经典作品不一定非要“经典传承”不可,也要允许“非经典”传承的存在。只要我们有一颗包容之心,经典之髓就会永存于民族的发展轨迹上。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