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发现自己身边的“虎妞”
头脑是狭小的,而它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它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于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偶然或必然性地发现了不少神似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比如“祥子”、“虎妞”。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文学源于生活的必然结果。源于生活的炉火纯青的文学语言,是这种似曾相似的亲切感贯穿于记忆的助手。
北京是现代白话文学的活动中心,老舍、叶广芩等作家用精妙的语言艺术向世人呈现了京派韵味的老汤原汁的味道。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他用简洁明快、精警醇厚又富有北京方言生活气息的文学语言,将祥子的可爱、可敬、可悲,虎妞的算计、真诚、自作自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质感。
这些韵味有一脉相承之处的作家,都是十分注重语言的磨炼,他们从地道的北京生活和方言中提炼北京文学的菁华,用信手拈来的言辞向世人展现北京的喜怒哀乐。
刘勰《文心雕龙》云:“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言辞与文意结合的天衣无缝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汲取语言的智慧,让语言更加成熟,文学作品才会更有吸引力,文学形象才会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才能在身边发现更多的“虎妞”。
(文/李泽杰)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