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脱贫攻坚>正文

电影《米花之味》:平实中折射乡村之变

2020-11-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健 收藏

  《米花之味》讲述了一个返乡母亲与留守女儿之间的隔阂、摩擦与和解的亲情故事。影片以母亲叶喃和女儿喃杭的视角,展现了留守家庭的现实矛盾。叶喃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回到家乡想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却发现青春叛逆期的女儿喃杭和好朋友喃湘露养成了一身毛病,沉迷手机游戏、学习习惯差、经常撒谎盗窃等,成为一个问题少年。她试图亲近孩子,却由于长期疏远,彼此间仿佛找不到沟通的频道。平实的叙述中充满张力,通过喃杭在被窝里偷玩手机、和同学打架、寺庙盗窃、网吧通宵等故事细节,把母女间的争执鲜活地呈现出来,将各自矛盾冲突耦合在一起,细致而自然地铺陈出母女间微妙的情感变化。

  《米花之味》改变了留守儿童题材影片的刻板印象。对于留守儿童,人们往往单纯地理解为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上的分离,而忽视了其情感的疏远。该片更加注重表达情感沟通上的困难。例如,当喃吭看到母亲回家时,显得局促而不安,并没有感到很开心,反而觉得电话里妈妈的声音更亲切。因为母亲的突然出现,原先自由散漫的生活变成了母亲的严格管教。而母亲叶喃无法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想改善亲子关系,却又无法实现,亲子矛盾一次次濒于爆发。

  影片中有许多细节值得玩味:喃湘露患狼斑疮危及生命,她首先想到的却是“生小病父母不回来,我就生场大病让他们回来”;社会机构为留守儿童赠送礼物表达关爱,而孩子们却对留守儿童标签无所谓、对礼物无动于衷,表现出内心的迷茫;林老师教唱“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却无法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反而被学生搞恶作剧捣乱。

  片中没有过多煽情的语言,而是通过洗碗、炸米花之类的生活琐事平实表现母女相处的氛围,显得朴实自然。在家常的氛围中,叶喃和喃杭母女终于慢慢放下心理防备,消解隔阂,相互和解。画面清新简洁,语言温婉、克制。

  《米花之味》可谓发展变迁中的乡村变奏曲。叶喃返回的傣族村寨,正在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转型,面临着新的“山乡巨变”。手机、WiFi等网络时代的标志物深刻融入人们的生活,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叶喃从上海辞职回乡,引起了人们的猜疑、诘问,有人说她离婚了无路可走才回故乡,有人说她在外面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才回乡。叶喃回乡,也引发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思索,有人想让她介绍项目做旅游开发,有人想开采玉石赚钱,有人想养土蜂致富,有人想借捐款谋财等。影片通过这些家长里短中的闲言碎语,勾勒出社会利益多元化背景下,村民们朴素、直接甚至有些自私狡黠的内心世界,从细微之处表现了乡村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复杂变化,影片的内容也因此更加饱满鲜活、具有质感。

  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人们的观念不像以往那样单纯,一些传统的习俗仿佛正在弱化,就连传统的地方美食“米花”也变了味道。影片以整个村寨举办祭拜石佛仪式的民俗结尾,在溶洞之中,叶喃和女儿暂时放下心中块垒,翩翩起舞,心心相印,洋溢着温暖的气氛。

  《米花之味》用非常生活化的手法,将历史和当下、梦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集体与个人置于同一时空环境中进行考察,让我们看到每个个体在大时代下的困惑和选择,是对乡村物质发展和精神变迁的真切描摩。影片从一个相对小众的题材视角,做了富有新意的探索,传递出浓郁的乡村气息和艺术真心。

  距该影片上映已过去两年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回望《米花之味》,依然能从中审视中国乡村在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感受乡村在时代大潮下的变迁。


  (作者:李健,无锡市文联干部,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18、2019年度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年度达人)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文化扶贫让少数民族孩子“沽若当”(朱小松)

  扶“志”又扶“智”凝神也聚力——云南省文联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