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正文

红色题材舞蹈创作传承革命文化(陈伟科)

2022-06-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伟科 收藏

在当前各类题材欣欣向荣的背景下,红色题材舞蹈作品通过创作者独特的视角,让观众从舞台上迅速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激活了内心的红色基因。同时,许多优秀的红色题材舞蹈作品也得到业界专家的肯定,在各大平台和活动评选中备受青睐。在第十六届文华奖评奖活动中,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众多优秀剧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文华大奖的同时,与《吕梁英雄传》均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1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评奖赛事中,表现重庆渣滓洞革命英雄群像的舞蹈作品《烈火中永生》摘得当代舞奖,同时获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红色题材舞蹈创作的探索性尝试,在创作及呈现过程中流淌着红色文化基因。

《永不消逝的电波》(图片来源:“上海歌舞团”微信公号)

红色题材的舞蹈创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是记录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也可以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比如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讲述了李白潜伏在沦陷区冒着生命危险向延安革命根据地传递秘密情报的英雄事迹。舞剧《吕梁英雄传》以晋西北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为素材,以吕梁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村康家寨为叙事切入点,讲述了康家寨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塑造了雷石柱、吴秀英等英勇善战的英雄群像。舞剧《努力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革命先烈车耀先以努力餐馆为掩护传递情报、创办《大声报》呼吁抗日救亡的革命故事。舞剧《烈火中永生》根据重庆解放前夕,江姐等人在狱中保守党组织秘密、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的一段真实历史改编,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真实原型,人物形象鲜明且饱满。舞剧《铁肩道义》以李大钊同志的事迹为基础,围绕人物、风格、人性等表现红色题材舞蹈的情感张力,整部作品清新与厚重结合,浪漫与悲壮相衬,流畅、朴实、动人。

我们注意到,《吕梁英雄传》《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等红色题材舞剧在创作中以客观表达为主,比如《吕梁英雄传》在舞美上用一座大院、一口窑洞、一个石磨盘还原典型的山西院落;《永不消逝的电波》融入了剧中主演“李侠”和“兰芬”的生活碎片及富有上海元素的音乐《渔光曲》和舞台弄堂视觉效果;《烈火中永生》在情节上设计了诸如“绣红旗”“解放的歌声”等片段。《努力餐》《铁肩道义》等舞剧则以主观表达为主,情绪发展及舞蹈设计都是围绕作品人物的生平来展开。

笔者认为,红色题材舞蹈剧目的创作完全可以追求客观纪实与主观表达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不必局限在一种固有的模式之中,这样可以让舞蹈创作呈现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在《烈火中永生》的编排上,演员的肢体呈现出压抑的受限感,那是烈士双手被捆绑着的状态,这种受限感来源于身体的束缚,同样也来自于精神的抗争。舞者一次又一次地将双手从背后挣脱开来,艰难又坚决,作品在空间和地面动作的设计上有了新的创造,令人眼前一亮。《铁肩道义》则主要汲取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利用云手、穿手、盘腕、提沉等动作语汇体现出人物个性。在服装上注重细节的真实感,用浮雕般的色彩进行渲染,突出角色塑造的厚重度。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在《铁肩道义》的舞蹈表演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笔者看来,选用当代舞的舞种风格创作《烈火中永生》,能够形成去符号化的艺术表达,形成饱满的作品构架。可以从生活的真实转换为艺术的真实,实现舞蹈本身理应承载的美感,进而实现当代舞的美学构建。而选用中国古典舞的舞种风格在《铁肩道义》中塑造李大钊同志的舞台形象,既能体现出人物情感的丰富细腻,又能在大开大合的肢体语言上表达人物性格的沉稳大气,同时借助古典舞在表演上有细微之处的眉目传神、刚柔相济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风采。由此可见,在红色题材舞蹈剧目的创作上,找寻一种合适的舞种风格可以让剧目获得一个更好的呈现。

以艺术作品弘扬我们党的精神,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红色题材舞蹈剧目的创作既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致敬,也是对他们坚守信念的讴歌礼赞。文艺创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作为主要目标,把好正确创作导向,强化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确保高质量完成主题创作中的每一部作品。


(作者:陈伟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歌剧舞剧院创作中心导演)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在舞剧《瑞鹤图》里,造一场不羁的梦(陈伟科)

舞剧《可可托海》:绿洲上的红色星火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