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正文

茅慧: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

2020-12-04 阅读: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杂志”微信公号 作者:茅慧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杂志’微信公号”,查看网络报道,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qcSbvnxvKvTbHWhtldukww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乐舞典籍文献中,古代诗词曲赋是一笔绚烂而珍贵的遗产。要了解中国古代乐舞本体的真实面貌,古人留下的诗词曲赋是除了画像、陶俑、壁画、石刻等具象材料外,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如何解读和认识这些躺在纸上的文辞,如何使这些文辞成为我们今人准确把握古代乐舞的锁钥?这至今几乎仍然是没有破题的舞蹈史学难题。毕竟,诗词曲赋是文学体裁,藉文字语言为载体;而舞蹈则是肢体语言,藉人的感官而生效:因介质的不同,而彼此难以跨越。

  本文从“在诗眼、诗心、诗笔间的舞影”“艺术符号对位的两种类型”“对从诗歌中的舞蹈成像到舞蹈符号的多重对位”进行研究,认为古典诗词中“柳无力”“游龙惊”“回雪轻”等本是现实中人类凭借自然原物的经验形成的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当诗人看到舞蹈者的“小垂手”“飘然纵送”“飘然转旋”时,便立时联想,并用具象的诗句将之外化,进而形成文学的符号,而这些符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中国传统舞蹈的遗产。各种艺术符号的形成和交互作用以表层对位和潜层对位的方式实现,对位是其中的原理。无论是表层对位或是潜层对位,都是一种舞蹈艺术欣赏、鉴赏过程中美学原理的理论表述。

  面对当今中国古典舞走过创建和迈向重建、复建阶段的时代要求,在向传统学习、再学习的口号下,如何更深入地走近古代舞蹈的世界,让中国古典舞更加古典和具有华夏正根?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的优美诗句中提取哪些穿过诗人之眼的诗句及其对应的符号,将这些符号各个层面对应物的内在文化性一一揭示出来,运行于体,塑造于身,使这些符号带着鲜明的中华气质,兴许是夯实中国古典舞古典性、传统性的一条十分可行的路径。

 

  (作者:茅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茅慧专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