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电视剧《少帅》研讨会>正文

赵葆华:《少帅》在大历史中写大人物

2016-02-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赵葆华 收藏

  1月26日下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光明日报社、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电视剧《少帅》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网特设专题报道:https://www.zgwypl.com/zt/guanzhu/ss/type-95.html

  赵葆华:《少帅》在大历史中写大人物

  大历史中写大人物注重大众艺术观赏

  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社会功能到底是什么?特别是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到底是大众娱乐消费,还是大众艺术观赏?这是每个创作者必须回答的艺术路线问题,因为这个艺术观念、艺术路线会指导作品创作始终。

  如果我们把电视剧看作是一种大众娱乐消费,那难免会不顾真实历史,出现“手撕鬼子”等被人传为笑谈的作品。《少帅》坚持在大历史中写大的历史人物,对影视作品创作具有强大的引领意义。把这部作品置于现在大的影视剧文化背景下看,大众艺术观赏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

(赵葆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教授,电影评论家、编剧)

  我觉得张学良是民国传奇人物、中国传奇人物,凡海峡两岸有华人之地就有关于他的谈资。《少帅》把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人物放在重大的历史背景中塑造形象,在历史事件中写大人物的历史抉择,每一次抉择都能看到他的性格、他的性情、他的情怀、他的目光、他的优势、他的局限,刻画了一个复杂丰满的“人”。

  郑重书写:个人成长与家国命运并存

  《少帅》对张学良形象的塑造,既注重正确的历史观,又注重科学意识和准确的艺术观。在张学良的艺术呈现中,既有草莽叙事,又有家国叙事,既有情感叙事,又有英雄叙事。张学良既是草莽英雄子弟,又有反叛精神;既是纨绔子弟,又倾向于青年学子。

  他的成长也经过了性格裂变的过程。由纨绔主义到三民主义,他懂得了家国情怀、民族抱负,这是成长中的一次裂变;由吸鸦片到戒鸦片,戒掉恶性告别旧社会,在性格废墟上艰难崛起;他一方面不愿抗战,不想让东北父老乡亲受难,另一方面又梦想民族自强、开启民智、提振民心;一方面精神上倾向郭松龄,另一方面情感归属上又倾向于父亲和家庭背景,一步步走来,夹在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痛苦抉择。在痛苦裂变中,张学良完成一种成长,这些都是郑重书写,不是消费书写。

  剧中并没有津津乐道于他和11个女人的纷纷离合,消费他的艳事,但也有情感叙事。张学良是一个情感丰富、性格丰富的人,剧中我们能看到他精神一步步提升,从反叛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过程。

  有效表达:历史精神与艺术价值兼具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观众不看,就无法生存,艺术价值就无从体现。就这部作品而言,如果没有历史精神、大的历史事件,那作品就是脆弱的,是沙滩照耀中的海市蜃楼;如果没有文学精神,没有人性情感、忧伤、烦恼、暴躁、抉择等文学力量的支撑,历史精神也无从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学精神,两组精神组合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历史力量,塑造了一个大写的历史人物——张学良:有爱国情怀,有民族精神。

  《少帅》给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范式:尊重历史精神、释放文学精神,组成联合力量,真正做到郑重书写、有效表达。

  整理:燕清

  延伸阅读

  电视剧《少帅》研讨会

  https://www.zgwypl.com/zt/guanzhu/ss/type-95.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