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艺术与体育交融呈现文化与精神交相辉映(景俊美)

2023-10-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景俊美 收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重要基础,体育是强大动力。回望历史,文化与体育两大元素交融共生,共同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文化和体育的表现更加精细,也更加多元,但无论二者如何发展,彼此之间的水乳交融关系一直浸润在我们身边。以舞台艺术为例,传统的戏曲艺术最能体现文化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所谓唱、念、做、打,这其中的“打”,即武术与翻滚跃扑技艺,是体育的重要构成。而重要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体操、搏击、花样滑冰和花样游泳等,又与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关系。

被誉为“黑夜格斗”的著名京剧《三岔口》,便是将中国武术和杂技动作巧妙融合到戏曲表演程式之中的艺术典范。同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新”“老”两个版本。“老版本”的《三岔口》武打动作编排别致,高难度危险动作迭出,本属于北方开锣小冷戏,是一个展示“四武”(武生、武丑、武旦、武花)齐聚一堂的“柔术”武戏,张七搬、麻德子、黄月山、李顺德、周长顺、张淇林、薛桂喜、卢庆元、吕增禄、夏月润、李兰亭等著名京剧艺人皆工此戏,谭鑫培先生在青壮年时期也演过该剧。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诉求与时代审美有所变化。“新”《三岔口》由正义与邪恶之战改为好汉与好汉的一场误会,它由张春华和张云溪改编。“打”的整体框架虽然不变,但剧中人刘利华的身份由极丑恶的身份定位改为“丑中带俊”的艺术表达,除“打”的动作外,脸谱体现得也十分鲜明。演出场次上也有压缩,主要削弱的是武花和武旦戏。自1951年出国演出获得殊荣之后,在国内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然成为经典的定型戏,影响十分深远。

《三岔口》(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微信公号)

除武戏深度体现了舞台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紧密关系外,生活中也有很多二者的融合表达,如戏曲广播体操、戏曲瑜伽和戏曲健美操等。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的“武舞融合”也是一个亮点,比如陕北秧歌与体育课的融合,在陕北大地已广泛展开。当然,最具有代表性和传播力的融合还是奥运会、亚运会等著名的国际赛事的融合,如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比赛项目,它们不仅在技术上有借鉴,在价值层面和精神追求上更是深度体现了二者的融合。

近日闭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亚运+戏曲”广播体操便劲爆全网。九节操中,肩部运动是“单拉山膀”、腰部运动是“涮腰”、腿部运动是“飞天十三响”等,动作招式行云流水,体育精神展现尽致,戏曲之“手眼身法步”艺术精髓融合巧妙。

此次杭州亚运会的热身、开闭幕均有舞台艺术的充分参与。特别是“热身”等周边宣传,让江浙文化再次“出彩”“出圈”,不仅走出了江南,走向了全国,也被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欣赏。

如亚运会开幕前夕,当地媒体潮新闻以“同一种梦想,同一种辉煌”为主题全网推出了《越·亚运》系列融媒体项目。策划者深度分析了戏曲与体育的精髓,结合当地越剧大IP,用戏曲的扮相呈现亚运的体育竞技项目。整体设计有五个篇章,即跑得“越·快”、舞得“越·美”、打得“越·强”、举得“越·稳”、击得“越·准”。首个出场项目是“老生·田径”,主题是“乘风万里,永不止步”,策划者找到了老生的跑圆场和短跑健将的竞技核心均在于“步”的表达。一方面是圆场的敏捷稳健、疾走如风,另一方面是短跑的激情与速度,二者的相似点也深度反映了戏曲与体育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其他项目如“花旦·艺术体操”“武将·射箭”“小生·乒乓球”等,也分别从肌肉、筋骨、艺术表达和精神追求等角度,找到了戏曲与体育之间的深度关系,彰显了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时代活力和竞技精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无论是舞台艺术还是体育竞技,最终所彰显的都是一种文化精神,二者在挖掘人类自身潜力和表达价值追求上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未来,舞台艺术与体育竞技的融合仍在继续,不仅武戏会常演常新,舞台艺术展现体育项目、体育故事和体育人的蓝海也正等待着我们去讲述、去表达、去传递。同时,体育竞技项目也会因为戏剧戏曲艺术的参与而有新的完善与补充。我们相信,世界人民会因为两项同样古老的人类活动而不断相遇在一起,在“力与美”“技与艺”“勇敢与智慧”上拥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景俊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首都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话剧《郁达夫·天真之笔》:郁达夫的真诚与率性(景俊美)

话剧《海鸥》:让艺术穿透时空(景俊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