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
  • 《共和国年轮》序:共和国70载扬帆远航(李舫)

    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着怎样的期待,又有着怎样的谋划?共和国的建设者,对一个广袤的未来进行着怎样的畅想,又有着怎样的绸缪?共和国的见证者,对这个浩浩荡荡的伟大历程有着怎样的描画,又有着怎样的评判?

    2019-11-15详情
  • 如何给散文一个确切的“定义”(刘军)

    对于散文何以是散文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散文的审美品格上。绕开惯用的下定义的方法,逐渐达成有效的观点声音,进而在散文批评与创作实践中达成共识。如此这般,对散文场域的健康生态或许方有良好的推进。

    2019-11-15详情
  • 排行榜的延伸与遗憾(吴佳燕)

    排行榜到底由谁做、怎么做,怎么去规避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检验、共识的达成,也需要更多的公平与公心,需要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和持续。

    2019-11-12详情
  • 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力作面面观(张丽军)

    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乡土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工业题材、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等不同维度,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现实主义风格的、具有深刻思想魅力和强大艺术感染力的文学精品力作。

    2019-11-07详情
  • 长于思辨或精于细读的评论集

    一个长于思辨,一个精于细读,当然不是吴亮与程德培评论新作的全部特点,我之所以突出强调这些,固然是因为这既是他们批评的鲜明特色,更是文学批评本应秉持的基本素质

    2019-11-01详情
  • 读《播火录》有感:科学史志的文学表达(曾庆瑞)

    《播火录》是用文学的艺术思维和文学笔法表述和书写的,一流的艺术手法表达的是一流的“科学不朽”的故事,唱响的是“科学不朽”的一首颂歌。

    2019-10-29详情
  • 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优秀的作家渴望人格对等的批评。大众最应该做的就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去阅读和感受作品。相信经过大浪淘沙之后,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2019-10-25详情
  • 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2019-10-22详情
  • 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身

    文学是关乎人的艺术形式,复现人的命运、情境,是关于生命的记录、讲述和探讨。作为写作的文学批评,也须竭力调动起自身的生命力量,去真正感受他人生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019-10-21详情
  • 《秋水长天——王勃传》的复调结构(刘彦君)

    《秋水长天——王勃传》这部传记,却带我走进了一种需要仰视的仪式状态,领略到了那种可以称之为“崇高”的美学境界,感受到了那种有信仰、有激情的人生。

    2019-10-17详情
  • 周凌云《屈原的村庄》:构筑诗意生活图景

    《屈原的村庄》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诗意生活大散文。周凌云以洞察屈乡精神内里的眼光、宁静澄明的语言、纵控有度的节奏和慈悲柔爱的情怀完成了地域文化散文的一次超越。

    2019-10-15详情
  • 茅盾、茅盾文学奖与新中国文学70年(张丽军)

    茅盾文学奖以一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不断累积的审美品格和精神追求,推动着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建构民族的文学史诗,创造和丰富着当代中国人的审美文化生活。

    2019-10-12详情
  • “概括”与“穿透”的可能和难度(蔡家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关于中国和世界的想象与书写中,长篇小说宏大叙事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如何艺术地“概况”和有力地“穿透”时代生活,仍是需要直面的难题。

    2019-10-12详情
  • 中国当代文学的探索道路(陈晓明)

    70年中国文学历经了风风雨雨,道路曲折、风云变幻,我们有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无疑也有值得重视甚至自豪的辉煌成就。

    2019-10-10详情
  • 马笑泉《放养年代》:还原复刻八十年代的童年叙事(晏杰雄)

    小说记叙以任冲为首的一群孩童在飞龙县城的机械厂从出生到幼儿园、再到小学时自由畅快而又十分顽劣的童年经历,以写孩童的成长为主线,穿插成年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及萎靡颓废,将八十年代县城的生活面貌进行了一种复刻式的还原。

    2019-10-10详情
  • 战地浪漫曲《牵风记》(刘琼)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牵风记》中,既各有光彩,又融合统一。如果没有大量的可信的绵密的细节描写,没有具体的人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这部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是矫情,失去了生活基础。

    2019-09-27详情
  • 劳动者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杜学文)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将劳动者作为自觉自主的存在,并在社会实践中显现出人的创造力、崇高理想与高贵品格,新中国70年来的文学实践可谓居功至伟。

    2019-09-23详情
  • 磨砺新时代诗人磅礴情怀的内驱力(聂茂)

    新时代诗人应当拥有这样的感受力和敏锐力,应当自觉地聚焦时代的大美,展示历史的大美,唯其如此,诗歌才会激荡出一种浩然之气的磅礴力量,才会被广大人民所热爱、吟诵和传播,而这样的内驱力,也恰恰是新时代诗人去伪存真、激浊扬清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

    2019-09-23详情
  • 新农村的在地性(陈晓明评滕贞甫小说《战国红》)

    《战国红》讲述了两代扶贫干部改造柳城这个著名贫困村的故事,直指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革,他的书写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2019-09-19详情
  • 新时代诗歌的崭新气象(杨四平)

    《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的价值在于,既启发了我们对于“新时代诗歌”内涵与外延的思考,也展现了新时代诗歌的崭新形象,同时还构想了新时代诗歌经典的模样。

    2019-09-19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