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拼盘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以“国庆三部曲”为例(张经武 范晨琦)

2022-06-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张经武 范晨琦 收藏

【内容摘要】 “拼盘电影”是以“同主题短片合集”为鲜明特征的电影亚类型,近年来在我国迎来发展高潮。“共同体美学”是强调协作、共情和共美的本土电影理论,它注重在电影文本内外建构不同维度的共同体,求得多元主体的共赢效果。共同体美学可视作拼盘电影美学特征的一种概括,具体体现为侧重于文本外部的共同体类型书写和文本内部的共同体叙事模式。以“国庆三部曲”为例,文本外部形式的共同体类型书写主要涉及协同式的群体创作、分段式的结构创作、命题式的任务创作和多类型元素融合创作;文本内部的共同体叙事模式主要表现为国族共同体叙事、地缘共同体叙事、血缘共同体叙事和情感共同体叙事。

【关 键 词】 拼盘电影 共同体美学 国庆三部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 电影评论

近年来,随着“国庆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金刚川》等电影的成功,“拼盘电影(Anthology Film)”(又称“集锦式电影”)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热点话题。“拼盘电影”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热点现象,其美学特征亟待研究和总结,但截至目前,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还不足。在西方学界,早在21世纪之初,就有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学者马克•贝茨(Mark Betz)深入研究过“拼盘电影”现象,发表了多篇论文。随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大卫•斯科特•笛福任特(David Scott Diffrient)对拼盘电影展开了专门研究,先后完成了《剧集与无限:拼盘电影的批评方法》[1]、《拼盘电影:理论化的跨作者电影》[2]两本专著。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学者谢哈尔•德什潘德(Shekhar Deshpande)也对“拼盘电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除了发表多篇论文,还在2020年出版学术专著《拼盘电影与世界电影》[3]。我国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零星成果主要聚焦于单部影片分析和个别问题研究。其中刘安经、黄桂明[4]和赵晓[5]都以一部拼盘电影为例,分别探讨了拼盘电影的命题式创作特征和作者问题。林昌保、李化来[6]分析了拼盘电影的发展趋势。宋东亚[7]简单总结了拼盘电影的产生原因。还有两项成果分别聚焦于特定区域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拼盘电影,宋东亚对台湾集锦式电影作了一定分析与概括[8];汤嘉卉[9]聚焦于民国期间的几部拼盘电影,梳理了每一部电影的历史渊源,并且基于比较视角简单总结了民国拼盘电影的独特之处。总体看来,与国内外丰富的创作实践相比,拼盘电影已有的中文研究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缺乏系统性研究,也缺乏美学概括,尤其缺少基于当下中国“拼盘电影”现象的本土化美学总结。

“共同体美学”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大力倡导并形成一定影响的本土电影理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集成性特征。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启发,在借鉴西方“共同体”理论和“共情”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华美学中的“和合”思想、“兴观群怨”说、“共鸣”说等优秀传统,强调“尚同”“存异”“崇和”“共美”等核心要义。它建基于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丰富实践,又可作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理论依凭和实践智慧。无论是在创作生产维度还是电影叙事维度,“拼盘电影”都与“共同体美学”相关。“拼盘电影”以高效协作的共同体式生产实践,巧妙融合类型化创作和共同体建构,努力形成电影与观众共鸣、共情的交流对话空间。这些特征正体现了“共同体美学”的精髓。显然,“拼盘电影”的美学特征可以运用“共同体美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国庆三部曲”是我国近年来涌现的“拼盘电影”的典范,以这三部电影作为案例爬梳和总结拼盘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一、共同体美学与拼盘电影

(一)共同体美学

“共同体(Community)”在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许多学者都提出过针对“共同体”的独到观点。如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国家政治共同体”、安德森(Anderson)的“想象的共同体”、阿诺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的“美学共同体”、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的“与社会对等的共同体”等理论都有较大影响。电影诞生不久,大众就开始讨论“电影与共同体”这一话题。在中西影史中,“电影与共同体”的探讨一般聚焦于两大领域:一是传统的“电影的社会影响”,二是“电影影像中的共同体叙事”,两者其实都与“共同体美学”相关。前者强调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外溢性影响,后者强调“共同体美学”的内部表现。

……


作者:张经武 范晨琦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总第80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5期目录

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多体裁、跨媒介与互文性特色(戴清)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聚焦“让谁来”,致敬小人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