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中国书法的语图“间性”及其现象学阐释(于广华)

2023-07-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于广华 收藏

【内容摘要】 书法的艺术意义根植于线条形式美感,但又无法脱离汉字语义系统,文意与书意如影随形,但书法如何勾连语言与图像符号系统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书法与语言的内在关联,现象学提供了另一条阐释路径。现象学重返会言说的主体,认为表象上意指关系一一对应的语言符号,实际上充满诸多意义间隙,而书法正是书写过程中的不可见意义间隙的凝结。中华民族在以语言进行意义表达的过程中,同时开启书法“复象”系统,以最为切近语言符号的图像方式再次“言说”语言,指向无法进入可见秩序的“语言的本质”。语言与图像相互穿越,共同建构多维度、动态性的书法艺术意义空间。

【关 键 词】 书法与语言 语图关系 符号学 现象学

[东晋]王羲之 《兰亭集序》 (冯承素临摹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书法艺术:介于语言与图像之间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其艺术意义主要指向线条形式美感、汉字架构的图式意义,毫无疑问,“文字一旦写成书法,文字的内容便退居次要的地位”。书法艺术是对语言符号意指的超越,指向语言符号系统之外的诸多感性的、非理性的、抽象的图式意义部分。“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汉字成为了具有抽象艺术特质的书法艺术的“素材”,汉字的语言符号系统成为书法艺术所超越的对象。

书法艺术本体总是偏向线条图式意义,在当代,我们也往往从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线条艺术等“图像性”维度定位书法,将其划分为美术一类。但是,与西方图像艺术相比,书法线条图式是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之上的,其线条意义无法脱离语意的影响,张法就对“书法作为一种抽象线条艺术”的定义提出过质疑。他认为,“(书法)不是由点成线形成一个线的抽象世界,而是用笔运行而成字时,要与宇宙中气之流行而成物”。彭锋认为,“书法不像抽象绘画那样是有意味的形式,文字的内容会反过来影响书法的趣味、格调和境界”。某种程度上,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离不开其与语言文学、社会、道德、历史等意义场域的兼容互渗与潜在关联,书法线条并非一个纯粹的抽象形式构成,书法抽象形式论并不契合书法艺术的基础状况。

如果再次回归书法的基本定义——汉字的书写艺术,我们便会发现,书法艺术意义的生成始终不能脱离其坚实的汉字符号表意系统。从《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书法经典来看,书法始终是创作主体进行语言文学、情感表达过程中同时生成的线条艺术样态。书法源于汉字的日常书写,即使在其艺术形式最为成熟之际,也未脱离汉字的日常使用,书法始终脱离不了一种坚实的语言性因素。书法艺术意义是语言、文学等意义表达过程中,多出的那么一部分因素。因此,对书法而言,汉字的语言表意系统至关重要,所以沈鹏强调“中国书法的第一推动力是汉字”,但是,当我们强调书法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内在关联,强调书法的汉字基底时,书法艺术本体又隐隐地偏向另一方,即线条图式意义,所以沈鹏在强调汉字的重要性之后,紧跟一句“深藏在汉字中的中国书法的基因是线条”。当我们强调书法的书意时,我们又不能背离其汉字符号系统;当我们强调书法的文字基底时,书法又试图超越文意,指向“书意”线条的图式意义。“‘文意’与‘书意’构成了书法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无‘文意’则无书法,无‘书意’更无书法。”书法艺术在文意与图意之间摇摆,成为一种语言与图像系统的“间性”存在,书法艺术意义是语言符号系统与线条图式符号系统相互交融、辩证运动的结果。

……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艺术提出的重要美学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20&ZD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于广华 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总第93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书讯|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编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度重点选题参考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6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