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文艺政策>正文

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016-10-20 阅读: 来源:复兴网 作者: 收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长篇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表达了关于文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此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我们把其中论述的五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经过理论抽象,提炼成五“论”,以兹纪念。

  文艺价值论。关于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习总书记从“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出发来立论。简单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作与积极创造。习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此,习总书记除了一般地论述了文化的功能,还重点阐述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和优势,即“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正是因此,中华文化是一直生生不息、不断自我更新的文化。民族救亡时期,我们创造了“革命文化”;民族复兴时期,我们一定会通过“文艺复兴”再创“复兴文化”,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艺本体论。关于什么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习总书记给出了正面论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他特别强调,要“深入人民精神世界”,“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此外,习总书记还从反面点到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深刻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为此,他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克服“浮躁”,处理好义利关系,“渐进、渐悟、渐成”,立志成为德艺双馨、自成一家的文艺大家。

  人民文艺论。习总书记精辟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进一步解释道:“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讲话对这一部分的阐述分量最重,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人民需要文艺,二是文艺需要人民,三是文艺要热爱人民。习总书记深情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他还强调,“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由此来看,人民文艺论既是文艺本质论,也是文艺方法论。习总书记总结道:“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以载道论。这个“道”主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共同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形成的政治共同体精神。进而,这个“道”还要放在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高度来讲。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正是在这里,他提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等到2016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文化自信”进一步成为“四个自信”之一,而且“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也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改善领导论。习总书记曾说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自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领导。然而,怎么处理好文艺的政治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个难题。习总书记给出了解开难题的锁钥:“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同时,他也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需要注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他着重指出,由于“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要跟上时代节拍,下功夫研究“新的文艺形态”,创新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此外,习总书记还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总之,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和文艺工作放在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文化的高度来看,系统阐述了文艺的价值、本体、本质、方法、功能等问题,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文艺发展前进的方向和路径,显示了党对加强和改善文艺工作的非常重视和深刻认知,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一篇关于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刘晨光)


  延伸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周年巡礼

  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组图】

  迎接第十次全国文代会│深耕文艺评论园地 厚植为人民的文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