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文艺政策>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文艺评论事业健康发展

2019-08-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庭戡 王筱淇 薛迎辉 收藏

研讨会现场 文博摄

  【编者按】2019年8月1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精神,发挥文艺评论家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文艺评论工作,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京组织召开“文艺评论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研讨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就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仲呈祥、曾庆瑞、路侃、张德祥、白建春、刘琼、邓凯、范玉刚、金永兵、金浩等评论家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作总结,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主持。参会代表老中青三代结合,既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又有协会顾问,还有来自中央媒体和全国著名高校的代表。大家围绕贺信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文艺和评论实际,畅谈学习体会,纷纷表示,文艺评论工作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忠实履行文艺评论肩负的职责使命,凝心聚力推动文艺评论事业健康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贡献评论力量。


  深入领会贺信精神内涵 自觉肩负文艺评论使命

  仲呈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发言 文博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明确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一个事业一个战线,这两个关键词发人深思。“事业”必不可少,“战线”尤须战斗,而当下“战斗正未有穷期”。总书记的贺信,与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讲的“文武两个战线”一脉相承,表明文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赋予文艺评论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使命。

  要把握贺信精神,绝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而是要系统、科学、完整地加以深刻领悟,要置身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习总书记秉承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优秀传统,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同时又继承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中央领导人在文代会上讲话的传统,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十九大以来先后给乌兰牧骑队员、老艺术家牛犇、中央美院老教授等写信回信,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的文艺界代表。经济只能致富,文化方能自强。重温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视察北京大学时精辟论述的“三个离不开”,我们更能清醒认识到文艺事业和文艺战线的重要担当。

  我们要自觉将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落到实处。下一步文艺评论家还要关注创作和作品,现在确实有好的作品,但评论的声音还不够,还需要在评论作品上下功夫。目前《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办得很有成绩,今后还要深入一步,把杂志办成一本影响和引领全国文艺评论的一本重要刊物。切实加强文艺战线上的评论战斗力,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托。


  文艺评论要为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保驾护航

  曾庆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曾庆瑞发言 文博摄

  作为一个82岁耄耋之年的文艺工作者,我要说,习近平同志在这封贺信里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自己的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这是自从五四新文学以来,总结和凝聚起来的发展文学艺术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科学也最切实可行的一种表达。我的感慨是由衷钦佩,积极响应。

  我理解,“记录新时代”就是要客观地真实地写我们的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就是要审美地艺术地写我们的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就是要积极地向上地写我们的新时代。这里,客观地真实地写,审美地艺术地写,积极地向上地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用一流的中国新文艺形式讲好一流的中国新时代故事。我们现在的文艺工作者,只要是有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的,都应该响应这样的召唤。然而,十分遗憾,我们有不少的文艺家显得落伍了。他们的作品,好像也是现实题材了,其实问题很多。拿电视剧作品来说,绕开现实、乱写现实,醉心于种种“悬浮现实”“伪现实”的作品,依然不绝于人们耳目。

  这次学习习近平同志贺信精神,我更加体会到了文艺评论要为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保驾护航的意义。我会继续在科学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里,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无私无畏,努力前行,敢说话,多说话,说真话,说有意义、有价值、有实效的话,追求并且践行对文艺创作做出一流的是非评判,一流的褒贬表达,为发展和繁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事业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当代文艺评论家应努力培育四种精神品格

  庞井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庞井君发言 文博摄

  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文艺评论家应深刻认识文艺评论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使命和担当,以一种更加清晰的头脑、更加深邃的目光,尽到培根铸魂、引领风尚的历史责任。我认为当代优秀的文艺评论家应该培育四种精神品格。

  第一,文艺评论家应培育哲学家的精神品格。文艺评论家要具有哲学家那样系统的思维、理性的锋芒、批判的精神和反思的品质。文艺评论本质上是评价活动,文艺评论家要密切关注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运用价值论的框架和方法加强文艺评论理论体系建设。

  第二,文艺评论家应培育艺术家的精神品格。文艺评论家的第一身份应该是学者,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文艺评论家不同于政治评论家、历史评论家、社会评论家的地方在于评论对象是艺术,所以文艺评论是感受性和认知性的统一,是审美性和学术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家对艺术的创作方法、路径和规律等具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要具备艺术家丰富的、敏锐的、复杂的、具有穿透性的审美感受能力。

  第三,文艺评论家应培育思想家的精神品格。思想家是社会理想和自由精神支配下的行动者,其最珍贵的精神特质在于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现实意识、革新意识和在场意识。好的文艺评论家都是思想家,而不是书斋里的学究。文艺评论家应直面当代人生存的现实,激发出映照时代精神的火花。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具有创造性的文艺评论活动不单单是为了催生和引领文艺创作,促进文艺繁荣,还可能为社会提供有更大精神价值的思想供给。

  第四,文艺评论家应培育文章家的精神品格。文艺评论家应当是写文章的高手,能够写出漂亮的、具有感染力的文章。在互联网时代,文体也处在变化当中,一种基于互联网文化的新的文体可能会生成,文风也会随之改变。文艺评论家应培育 “真”“实”“新”“特”“美”的时代新风,具备古雅清新、意境深远、意匠精巧的评论文采。


  扎实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创造力

  路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路侃发言 文博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近年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文艺工作中的深化、发展和创新。文艺评论要坚持举旗帜,深入学习研究、全面准确领会好习总书记贺信和重要讲话的内涵,阐释好这些重要思想与新时代文艺发展提高的联系,把党的文艺思想发展创新转化为提高文艺创造力的巨大思想资源和政治保障。面向新时代,文艺评论要以有担当有活力的理论锐气和文化面貌提高理论评论的创造力、创新性,提高文艺评论在文艺繁荣、文艺工作全局中的活跃力、贡献力。应该创造条件,推动文艺评论界创作出有新时代精神和文化高度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要在支持高质量创作和优秀作品上加大文艺评论力度,用批评的力度和到位促进艺术创作追求高质量、努力攀高峰。紧密联系创作实际,拓展文艺评论发展平台、渠道、形式,积极回应、研究创作现实面临的问题,促进良好文艺生态,促进创作更有活力,评论更有力量,各门类优秀评论人才不断涌现。坚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精神,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重视思想理论学习与密切联系文艺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自觉坚持人格修为,追求德艺双馨。用高水平文艺评论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展形象做出独特贡献。


  凝神聚气,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人民、民族的优秀作品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张德祥发言 文博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肯定70年来中国文艺家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对文艺家的鼓励。同时,习总书记对文艺家、文艺界提出新的希望,希望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靠作品,作品是思想、精神、文化的载体,只有作品优,才能文化强。因此,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人民、民族的优秀作品是最终的目标。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衡量一个时代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的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这次在贺信中,他再次强调,要努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评论家和评论家协会的工作,也应当围绕如何出优秀作品而做文章,努力营造出优秀作品的精神文化环境,为优秀作品鼓与呼,要勇于对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文艺现象进行批评,改良审美生态,提高受众的审美境界。只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才有利于优秀作品的创作。强化评论功能,树立雅正之风,也是对出优秀作品的一种促动。


  文艺评论的使命担当

  白建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白建春发言 胡艳琳摄

  文艺评论家要担当起自身负有的特殊使命,在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历史进程中发挥更为有力的推动作用,不负人民的期待和总书记的厚望。

  首先是价值标准的确立与坚守。“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就必须“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是文艺评论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最高标准”。

  其次是理论的建树与引导。评论对于创作的影响,本质上体现为理论的引导和思想的照耀。古今中外有成就的评论家都是理论家或思想家。高擎理论火炬照亮创作的道路,从根本上消解迷茫与困惑,是文艺评论工作当然的职责。

  第三是作品的识别和人才的发现。评论家不一定有什么杰出的文艺创作成就,但应有能力站在专业的高度,纵观文艺的生态、趋势与潮流,激浊扬清,发挥引导风尚和匡正时弊的作用。更须具备发现优秀作品及其创作人才的一双慧眼,倾心于“造出大群新的战士”。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文艺评论同样,甚至更为需要家国天下的情怀,需要激情、热血和担当精神,而不止是书斋里的技术活儿。


  牢记时代使命 肩负责任和担当

  刘琼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文艺部主任

刘琼发言 张扬摄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文艺事业从来不是小事,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文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科学把握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标准和方向,才能引导创作生产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在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过程中,文艺评论是风向标、定音鼓、冲锋号,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文艺评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才会有保障、有方向、有动力。如何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的导向性、有效性、动力性,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整体性、战略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文艺创作评价体系至关紧要。这个体系要由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组成,缺一不可。在这个评价体系下,旗帜鲜明并有力有效地反“三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对我们时代的“三观”建立切实地负起责任,要为下一代传承好文明之脉。让我们的文艺具有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我们的时代得到大幅提升,我们才能说,我们无愧时代,无愧使命。


  用扎实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邓凯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

邓凯发言 文博摄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进一步明确了使命,坚定了信心,明晰了方向,获得了动力。

  文艺工作是一个民族培根铸魂的工程,文艺批评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针对总书记指出的文艺界存在“浮躁”的风气,光明日报开辟了“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重温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作家”栏目,连续刊登8个整版文章,分别阐述了柳青、周立波、杜鹏程、路遥、陈忠实、王愿坚、孙犁等经典作家的创作历程与精神境界,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光明日报推出“新中国文学记忆”大型特刊,选取70年来影响广泛的文学作品、文学潮流,约请作家、专家撰写,以史料、故事、细节为基础,论从史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个栏目以两个整版打通的篇幅推出,是迄今为止光明日报体量最大的纪念特刊。今日头条据此与光明日报合作打造的“70年的文学记忆”品牌,阅读量已近1400万;光明日报还开辟“以文艺精品奉献新时代”专栏,推出系列文艺评论,聚焦文艺创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困惑,进行精准把脉;针对近年来影视界创作、制作和播出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如“抗日神剧”“玄幻剧”“宫斗剧”、流量造假、问题艺人等,光明日报敢于亮剑,连续刊发数十篇针砭不良现象的评论,产生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紧抓时代 推动文艺迈向“高峰”

  范玉刚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范玉刚发言 胡艳琳摄

  一是要紧紧抓住时代,使文艺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的进步鼓与呼。所谓“抓住时代”,就是既要在时代之中,又要在时代之外,才能不被时潮所裹挟,进而丧失批评家应有的价值立场。惟此,需要处理好文艺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既要看到当今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变”的方面,更要深刻洞察“不变”的方面,那就是从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从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到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其核心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变”与“不变”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当下文艺发展格局,要求在洞察格局变化中,不断健全文艺生态。只有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才能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强。

  二是引导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艺发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对当下的文艺批评来讲,就是要有当代文艺经典化的阐释能力,更要有能力对当前的文艺创作做出有效批评,此外,还要强化“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文艺实践”的能力。要有建构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自觉,要有从执着于独特性迈向理论普遍性的勇气。这是今日之时代要求,今日之中国精神“强起来”的理论召唤,批评家要在悉心倾听中发出时代的强音。


  文艺要塑造时代生活

  金永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党委书记、系副主任

金永兵发言 胡艳琳摄

  习近平同志在贺信中提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形象生动地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文艺家如何“深入生活”这一重要课题。文艺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来自于真实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可以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没有这个前提,无非是“欺心以炫巧”。那么,文学艺术这只“国民精神的灯火”如何照亮时代,照亮前行的道路,照亮日常生活?

  一是,文艺要读懂时代之势,引领时代风气。一方面是从未有过的现代化深度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与乡村剧烈变迁。这是中国社会百年未有之变。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读懂深刻的社会变迁和其中的世道人心。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新科技革命比以往任何事物都深刻改变和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人类社会千年未有之变。当代文艺应及时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加入到科技与艺术的联姻之中。

  二是,文艺要批判与确立日常生活观念,消除精神贫困。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当代市场化生产与再生产的不断扩大,当代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文化。屌丝文化、眼球效应、粉丝经济应运而生,物质丰裕的背后是精神的高度贫困化。当代文艺家应抬高自己的笔调,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批判、反思、塑造和引领这个活力四射而又放纵无序时代的日常生活。

  三是,文艺要表征新时代,书写“新史诗”。文艺家不仅仅是时代的书记官,去记录、书写、讴歌这个时代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同时,新时代是一个进行时,伟大的时代并不会自动到来,文艺创造是这个时代伟大实践的重要部分,新时代的内涵、方向本身更是呼唤文艺创作来探索、感悟和创造。


  练好评论“内功”,在世界舞蹈中创造属于中国的舞蹈世界

  金浩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教授

金浩发言 胡艳琳摄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以为,习总书记就是希望我们具有挑夫般的耐力;放远目光而不做急功近利的近视眼;文艺创作思想要精深些;作品要有舞动新时代的乾坤感。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更要树立一种练好“内功”的气度和决心。当下,伴随着新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大众网络生存度明显加深,怎样在公共领域引领把握文艺作品、艺术现象的正确导向,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关注的问题。对于艺术批评,可谓寻美容易、寻瑕难,人前赞美容易、指出问题说实话难。身处自媒体或虚拟空间,我们会时常遇到“醉雷公胡批”的乱象。这次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对我的鼓舞很大,更加坚定一名文艺评论家应当坚决不做那些贺年卡式的评论,要始终保持初心,让大家听到一种更新的,更符合新时代艺术氛围的声音。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要“维他命”还需要“续他命”,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传承,要走进生活深处,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人民真正喜爱的艺术作品,拥抱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开放式思维和视野博览世界优秀文化精华,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打造中国舞蹈艺术表演编创体系、评论研究理论体系,并表明新时代的中国舞者鲜明的艺术态度:中国要在世界舞蹈中创造属于中国的舞蹈世界。

周由强主持会议 胡艳琳摄


  审核:周由强 袁正领

  供稿:王庭戡 王筱淇 薛迎辉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吹响文艺评论集结号

  文艺评论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评协召开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年度工作会在泉州召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家一言”主席论坛发言摘编(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家一言”主席论坛发言摘编(下)

  送欢乐下基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走进湖北利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