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正文

新媒介新技术新青年,文艺评论如何转型升级

2019-09-26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俞海萍 陈凯君 收藏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科技高速迭代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文艺批评,如何转型更好地发声?如何引领文艺发展新方向?作为新时代文艺评论核心力量的新青年,是否能与当代文艺创作进行平等对话?

  日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五届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来自造型艺术、视听艺术、舞台艺术和网络艺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青年学者集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媒介融合迭代是否带来文艺评论新样态

  “文艺评论在新媒体时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比如各种微信公众号、豆瓣评论、自媒体评论等,可以说目前的载体形式五花八门。”在太原师范学院副校长、文学院院长薛晋文看来,科技的环境让文艺评论插上了自由和民主的翅膀,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评论存在着有多元而没有中心,有辩论而少有共识,有宣泄而少有理性的困境和问题。

  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媒介融合迭代对艺术评论有何新的影响?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盖琪看来,多元的状态多一点不是坏事,是好事。在上一个时代,虽然文艺评论未呈现多元化,甚至是中心化,但那不是多元化意见不存在,而是缺乏表达不同意见的渠道和平台,不可否认意见多元化的主体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他们显现了出来。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则认为,社会大众参与到文化生产,导致文化分众、多元、圈层的状况已越来越明显,社会随之出现的就包括像文化的分化、审美的代沟等问题。媒介融合,从文化治理层面而言,最终可能想要实现的是文化的融合。另外,今天的网络除了融合文艺内容,还有其它的包括游戏、公益等等内容,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网络文艺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文艺了,它可能也成为今天所有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运作机制。

主题论坛:”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

 

  人工智能是否会冲击未来的艺术

  人工智能或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新的时代问题,但情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那么表达情感的艺术是否会受到冲击呢?

  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陆丽娟看来,这段历史似曾相识。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史当中,对人类的艺术面貌的一次最大触动,就是摄影术的发生和发展。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当时的艺术家来说,他们同样产生了极大的恐慌,“他们认为照相能够替代人的写真,那么现实主义艺术是否能够成为艺术家去追寻的目标,这对那个时代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最终艺术家找到了与照相术和机械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方法去呈现艺术。“所以,目前,当艺术家们又进入到3G、VR等视觉媒体艺术的冲击或者数字媒体对绘画技术的冲击时,事实上也是再次让我们的艺术家们又要从起点开始去认识绘画艺术或所谓的人类艺术是否可以走的更远。”

  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正阳看来,人工智能很难取代需要创造性脑力的文艺工作。他将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用三个寓言式的成语加以概括:第一个是邯郸学步阶段,就是前面怎么走后面就跟着怎么走,毫无区别;第二个是鹦鹉学舌阶段,它是先天性的学习基因和后天的学习训练综合的结果;第三个是乌鸦喝水阶段,在这个阶段,真正开发出战胜自然的智力。“而目前的人工智能可能达到了‘鹦鹉学舌’阶段,至于它能不能到达第三阶段,目前来看很难实现。”

圆桌论坛:”人工智能与艺术未来“

 

  新青年的文艺批评跟创作者是否有对话能力

  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的生力军、先锋队,他们的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文艺事业的未来。当下新的青年文艺评论者到底具备什么优势,又存在哪些问题?论坛的最后阶段,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的主持下,多位学术嘉宾展开了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看来,现在的青年评论家存在起点高、学科背景好、学理性比较强等优势,但是对宏观问题的关注和把握还不够,而大局观的理解和融合欠缺往往影响到评论的深度。“文艺评论是一种思想的艺术,与大局观有必然的联系,当然大局观不能代替也不能机械地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文艺评论上。”

  “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对传统的亲和感、对世界文化的平常心、对人性的充分表达、对形式变革的独创意识,是我们这群50后、60后羡慕的。”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罗怀臻看来,今日的青年人成长在一个好的时代,优秀的特质非常鲜明,同时他也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细节和技术的关注大于对整体和观念的关注,“他们今天对音乐剧、对话剧的关注不如对昆曲的关注,他们到底关注昆曲的什么呢?很有可能是一种炫酷的技术,标榜一种稀缺的文化身份。”

  职业化的文艺评论工作又会对文艺事业带来什么影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志忠认为,当我们在评论一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关注的是票房,并对高票房进行解释,自说自话。很多评论对创作可能已经失去了干预能力,失去了对话能力。而这种失去如果追根溯源,很有可能跟评论职业化有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偏爱佛系,高度规训,秉承一种越顺从越容易出头的理念,这对于文艺评论工作而言,缺少了锐气和独到的见解,便缺少了推动文艺工作进步的动力。

名家论坛:“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

  (摄影:邱国强)

 

  延伸阅读: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杭州召开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 “西湖论坛” 开幕式在杭州举行

  青年文艺评论家要回应时代勇于担当

  青年文化里有什么?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致敬70年

  “西湖论坛”征召全国“游侠”论剑,你来吗?

  高校“青椒”们,“西湖论坛”12个参会名额,等你来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