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原创|《中国诗词大会》,触到你我情感痛点

2017-02-10 阅读: 来源: 作者: 收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完美收官,16岁女生武亦姝夺冠并圈粉无数,网友们称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不仅是武亦姝,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陈更、彭敏、孙东辉、白茹云等,他们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但对中华诗词的热爱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和众多网友记住了他们,也让他们和这档节目成为这个春节最火的话题之一。

  在各种综艺类节目异彩纷呈的春节档,《中国诗词大会》能够脱颖而出、火爆荧屏并且被人们津津乐道,究其根本,笔者认为,这档节目触到了人们情感的痛点,契合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这种情感触点,首先是对中华诗词的深深认同。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灿烂奇葩,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尽管日常并不显现,但只要有一个触点,这份文化基因就会凸显出来。“中国诗词大会”正是这样一个触点,它让无数国人在春节这个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里,重温牙牙学语时就背诵过的美妙文字,吟诵那些从小耳熟能详的诗句,勾起记忆中最具认同感的回忆。

  这种情感触点,也是对诗词对汉语的高度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激发国人共同文化记忆的触点,也提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诗词,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千言万语的情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绘无边胜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记述让人无限遐想的故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试问,世界上还有哪种语言有汉语如此之精妙?世界上还有哪种文体有中华诗词如此之精妙?身为中华儿女,怎能不升腾起深深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这种情感触点,还因为选手们感人至深的人生境遇。

  作为一档竞技类电视综艺节目,必须“好看”,必须让观众有不换台的理由。除了诗词本身的魅力,百人团选手的人生境遇和赛场表现也让人感动,节目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比如,农妇白茹云身患重病,历经磨难,却始终微笑面对生活,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自有诗意”;因为母亲住院而放弃比赛赶回去的王轶隆,诠释了什么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6岁女生姜闻页比赛失利后,淡定地说出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现出了让成年人汗颜的沉稳……这一个个选手,像一个个小太阳,带给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但愿我们的荧屏多一些“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清流”节目。

  (文/毛赟美 责编/何美)

 

  延伸阅读:

  格调与“地气”齐飞的中国诗词大会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土壤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