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抵制浮躁需用心用情用功(赵亮)

2021-11-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赵亮 收藏

  当前文娱领域出现的种种乱象,究其根源之一,在于浮躁。整个文艺创作环境一旦沾染了浮躁之气,文艺队伍里就会出现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者,导致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对整个文艺生态甚至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在对文娱领域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进行创作,是抵制浮躁的题中应有之义。

  用作品说话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要静下心、沉下心、打开心,把真心交给创作、交付人民、交予时代。拿出真心,就是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珍视,而不是把创作当成逐利的手段。文艺创作是造福于民的崇高事业,要有一种虔诚敬畏之心。近日有幸聆听罗怀臻先生的一次授课,先生是当代戏剧创作的翘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尤为耀眼夺目。他说,创作是心灵的苦役,没有天才可言,都是熬着心血在写。他说,每写完一部作品都有江郎才尽之感,但仍坚持全心投入到每个“下一部”的创作中。此般功成名就的大家尚且如此,何况吾辈?拿出真心,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看似老生常谈的话,却蕴含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这方面,柳青是个不折不扣的伟大践行者。他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在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这里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激情与灵感,他把乡亲们的喜怒哀乐写进作品,最终完成鸿篇巨著《创业史》。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图片来源:“上海歌舞团”微信公号)

  用情,一方面指的是情感,另一方面指的是情怀。真情实感永远是文艺作品的命脉所在。创作者是否对作品付出真情,决定其笔下人物是否真情流露。在以往的某些主旋律作品中,创作者为了主题需要,置人物的真性情于不顾,造成作品空洞、人物刻板,难与观众达成共情,作品也失去了打动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近两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像《觉醒年代》《山海情》等,都在大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把人推到前台,将人物的真性情或浓墨重彩、或细致描摹,让观众在酣畅淋漓的观看体验中被吸引与感召。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是分不开的。像屈原、杜甫、陆游等,这些大文豪都有着超凡的境界与气魄,才写就了那些能启迪灵魂的大成之作。一个有情怀的文艺工作者自然会坚守艺术理想,以高尚的人格修为和“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创作。

  除此之外,文艺创作作为人类的智性活动,需要更加艰辛的付出。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文艺创作亦如此。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间经历困顿、病痛甚至失去亲人的悲恸,终于创作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世界经典。怀仁和尚历尽二十四载光阴,搜集整理王羲之书法集字《圣教序》,全文章法流畅,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时至今日,研习者众,令人惊叹。“妙手偶得之”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启时刻,绝大多数者还是要耐得住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清苦和孤寂。然而,现在很多文艺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把文艺创作当做流水线上生产商品,模式化思维,急就章搞创作,何谈反复精炼认真打磨?书家不把精力放在研究传统、潜心临帖上,而是一门心思钻营加入各级书协组织,甚至篡改传统书艺,装腔作势,大搞江湖杂耍;画家懒得去实地采风获取第一手素材,而是猫在家里照现成的照片图片创作。文艺创作是对抗时间、清冷寂寞的苦差事,心无旁骛、笃定坚持才能达到至高至纯的艺术境界,妄图投机取巧走捷径,只能是自设羁绊,画地为牢,让自己的艺术发展裹步不前。

  文艺工作者要有抵制浮躁的自觉意识,尊重艺术规律,把人民所需放在首位,在文艺创作中,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才能渐进、渐悟、渐成,这样文艺创作才会越来越扎实,艺术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赵亮,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负责人)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辽宁文艺评论的足印与梦想

  “疫”战之下的文艺在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