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薪火相传走下去,文艺新苗育起来

2015-12-14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苗 鸿 收藏

  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第一批兵团文艺骨干“巡回大培训”公益讲座启动以来,来自北京、新疆的19名摄影书法美术授课老师分兵五路在新疆大地上行程5000多公里,一路“马不停蹄”地深入到南北疆兵团21个培训点,先后有1728名来自兵团机关、11个师(市)、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和部分团场的摄影书画爱好者、青年文艺教师的注册学员参训,中青年学员占据93.7%,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小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来学习,他们从“巡回大培训”中获得艺术启迪,分享教学成果,感受相聚的快乐。

  兵团组织这样大型的文艺培训尚属首次,其活动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受众之多开创了文艺培训的新模式,为提升兵团整体文艺骨干队伍水平,发现和培育文艺新人奠定了良好开端。

  创新培训模式

  近一个时期以来,兵团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职工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摆在面前的是基层文艺人才紧缺、创作能力匮乏等问题,面对基层文艺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能否找到一种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法和模式呢?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副主席,我认为,以往组织的常规文艺培训,习惯于集中人员在一地进行,食宿费用占据了培训费用很大一部分,加之培训名额受限、开办艺术门类单一,很难满足兵团文艺人才多元化培训的现实需要,基于此,文联在筹划文艺人才培训规划时,采取巡回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不仅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教学和师资力量配备上,而且不受培训名额限制,老少学员皆可报名,减少了开支。在培训方式上,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兵团负责制订培训方案、邀请师资人员、组织教学授课,参训单位负责学员召集、提供教学场地和授课保障。这次培训按照各师(市)文艺人才计划,从满足基层最急需的艺术门类开设课程,今年重点开展书法、摄影、美术三个艺术门类培训,计划用三年时间,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每次巡回培训近千人,采取大课讲座与具体辅导、老师示范与学员体验、创作任务与成果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学有启发、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主席李光武在培训启动仪式上说,这次培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中国精神·中国梦·兵团篇章”主题创作实践,以“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培育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借助中国文联文艺培训项目,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善兵团文艺人才素质,培养和发现文艺人才,提升兵团文学艺术创作质量和活动水平,切实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出成果的兵团中青年文艺队伍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让老师上门服务

  兵团文艺培训获得了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今年年初,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廖恳、副主任孙德华将兵团文艺大培训计划列入2015年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并作为主办单位对人员协调和经费给予了重点保障,文艺志愿服务中心项目处积极协同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专门安排北京专家来疆授课。

  摄影在新疆很受欢迎,仅摄影培训首次注册统计的学员就有1123人。中国摄协指派授课老师时也是选了又选,特意安排了能够“镇得住”的全国知名摄影家前来授课。摄影培训分了三个教学组分赴南北疆和中疆,先来的北京摄协副主席、新闻纪实摄影家刘英毅直接赶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兵团第四师,入住第二天便投入“战斗”。对于多次来新疆的他,讲起课来一点都不陌生,课堂上展示的一张张作品反映了他在新闻战线如何用影像进行记述。之后,他随北疆摄影教学组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协名誉主席廖周炎、兵团摄协副主席梁斌一道赶赴博乐、奎屯再到北屯,行程1000多公里,把摄影的种子撒向了北疆大地。南疆摄影教学组的几位老师更加辛苦,不仅路途遥远,而且5个培训点相距分散路程有2000公里,为了赶时间,只能靠路上一碗拌面、车上一瓶矿泉水充饥。来自北京的人文地理摄影家周梅生几经周折,终于从外地赶到乌鲁木齐,转机后到和田已经是深夜了。64岁的他不顾旅途劳累,第二天便赶赴百里之外的第十四师47团。虽然周梅生的摄影足迹遍布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也多次来新疆采风,但到和田他还是第一次。他把多年拍摄的地理风光和域外人像专题制作成教学课件,犹如播放一部人文地理纪录片一般娓娓道来,美轮美奂、精湛奇妙的摄影作品让学员惊叹不已。课间他拿起相机与学员们交流经验、探讨拍摄技巧,让大家受益匪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协副主席刘跃则拿出十多年拍摄天山的系列作品,讲述新疆的壮美。来自国家民委的民族摄影家成卫东与新疆军事新闻摄影家李翔一道加入中疆摄影教学组,奔赴五家渠、石河子和哈密。两位老师都认真准备了多个不同的摄影课件,尽可能把掌握的摄影知识传授给学员们,让学员明白读图时代下如何表达摄影的内涵与价值。

  兵团爱好书法的群体集中在乌鲁木齐、五家渠、石河子、伊宁、哈密几个城市,从注册的学员情况看,喜欢行书、篆刻的比较多。为此,书法课程按需所授,尽可能安排讲解明白、方法实用的老师前来辅导,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艺术交流部副主任郑培亮多年从事书法国展组织评审工作,对书法发展现状、作品评审很有经验,为很多兵团书法爱好者答疑解惑。另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书协的孙朝军、张高鹏、李长忠等5位老师认真点评学员带来的每一幅作品,与他们交流创作体会,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当听说是为兵团基层培训美术骨干时,4位来自北京和新疆的美术老师主动报名讲课。国画老师狄少英是山西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山西创作中心主任,多次随中国美协到各地采风。这次来新疆讲课,一路上他把书法与绘画结合起来讲,让学员理解“书画同源”的人文含义;而北京青年油画家李世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把自己新创作的一批素描作品样稿分发给学员,让大家感受绘画的魅力与乐趣。

  学员踊跃参训

  开训动员的第一天,摄影和书法讲座在兵团机关进行,原定50人左右的学员培训,一下涌来了150多人。72岁的摄影爱好者赵守才听完课说:“我接触摄影有40多年,也拍了不少作品,但大部分都在各类展览赛事中落选。听了北京老师的课很受启发,在与老师们一起去户外实景拍摄时,经过他们的指点,对摄影创作的要素、技巧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培训活动实施免费开放式,各师(市)文联、教育局、团委对“巡回大培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主动腾出教室、党校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利用培训契机组织本地摄影、书画展览,为增强培训效果营造有利条件。兵团第四师学习书法篆刻的艺术氛围很浓厚,培训硬件设置完备,每个团场都有学员参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书协主席也带队前来学习;一师阿拉尔市文联充分利用时间,将教学示范与展览实践相结合;十师北屯市文联将专题摄影展移至培训班现场,请老师现场点评,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在石河子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书法讲座时,学生们把有20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还有从克拉玛依油田、奎屯、乌苏、独山子、沙湾赶来的9位书法爱好者,自己安排食宿只为了全程听课。当被问及学习感受时,不管是有一定功底的书法老师刘亚莉、周辉芬,还是书法初学者吴丽、王爱琴、郭新俊等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们倾囊相授,眼界高、理论性强,课件图文并茂,书写示范很实用。

  美术老师的到来无疑也让石河子大学里的科班美术生欢欣鼓舞,40多名学员中还有几位超过70岁的老人。学习美术不同于摄影,老师一边讲观念,还要一边作示范。八师文联在场地特意准备了笔墨纸砚,大家围成一圈,将老师持笔挥墨的方法技巧尽收眼底;七师奎屯126团是“戈壁母亲”旧居所在地,自从“文化兴团”活动开展以来,一批“北京798”模式的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成,由锅炉厂改造而成的美术馆墙上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军垦油画作品,学员主动为李世东当模特,看着老师在画架上一笔一画涂抹,大家都觉得很“解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