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国产电视剧海外热播正形成“华流”

2015-12-15 阅读: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作者: 收藏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风靡一时,非洲小伙子看到中国女性,就会喊“豆豆”;为翻译中国电视剧,越南“华粉”组成字幕组;《琅琊榜》在韩国热播,成为网上热门搜索词;《芈月传》版权已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买下……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发自河内、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洛杉矶

 

  打开越南最大的视频网站之一ZingTV,近期点击量排名前五名的电视剧中,有两部来自中国:霍建华主演的时装剧《他来了,请闭眼》以点击量509万位列第三,在中国国内刚开播不到半月的《芈月传》点击量已经超过60万,暂列第五。而就是在这个网站,《武媚娘传奇》曾创下点击量超过5000万的佳绩,《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剧的点击量也超过1000万。

  不仅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都对中国电视剧优秀电视剧青睐有加,《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陆贞传奇》等都口碑甚佳;不仅发展中国家,连向来给中国输入“韩流”的黄海对岸,也开始风靡中国电视剧——刚刚被国内观众刷屏的《琅琊榜》正在韩国热播;在日本,号称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videomarket”上,也赫然可见《甄嬛传》位于首页,同时,该剧曾在富士电视台的BS频道播放;而新近国内受追捧的跨年大剧《芈月传》,版权已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买下,包括世界最大视频点播公司美国Netflix等。

  国产电视剧海外热播,正在悄然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华流”。

  追捧“华流”

  非洲很多男青年看到中国女性,就会喊“豆豆”

  随着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越来越高,海外已经开始“凝聚”一批忠实的“华粉”。

  与中国字幕组快速翻译热播英美剧一样,许多痴迷中国电视剧的越南“粉丝”们也组成了字幕组,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将热播的中国电视剧翻译成越文,还在Kenh14.vn这样的时尚网站上,将中国关于这些电视剧的新闻翻译过来,作为专题发布。从《<芈月传>违背历史惹争议》到《小芈月火爆银屏》,无一遗漏。

  这种追剧也反映在社交媒体上。早在2015年初,就有粉丝以Mi Nguyet Truyen(芈月传的越南文)在“脸谱”上注册账户,发布该剧的剧照,称“孙俪、刘涛、马苏都是非常会演戏的演员,这绝对是2015年值得一看的电视剧”。该剧开播后,该账户上传了每一集的链接,并迅速引来了诸多评论,许多“粉丝”还像中国“粉丝”催促英剧《夏洛克》一样催促“楼主”迅速更新。

  在非洲,自2011年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希里语版成功登陆坦桑尼亚起,已有《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咱们结婚吧》《奋斗》《杜拉拉升职记》等多部电视剧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播出。

  急诊室护士毛豆豆、妇产科大夫金亮、影楼摄影师余味、离婚登记办事员果然、何家四兄弟……这些一度活跃在国内荧屏上的“70后”“80后”影视形象,如今已漂洋过海登陆非洲,为当地万千观众所熟悉。

  肯尼亚电视观众彼得·奥古图告诉记者,《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以来,他几乎每集都看,相比西方电视剧,他更喜欢中国的。他说:“相比西方人,中国人更注重家庭观念,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家人,比西方人更融入家庭生活。”他说,整部剧中最喜欢主角豆豆。“看到豆豆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也经历过她所经历的事,看到豆豆我好像看到了自己。”

  在非洲,甚至很多男青年看到中国女性,就会喊“豆豆”。

  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丽丽就是通过央视阿语频道观看了电视剧《香樟树》。她说自己对这部剧百看不厌,看到动情处还“贡献”了不少眼泪,一边说着一边哼起了剧中主题曲《一路走来》。

  2014年下半年,“北京电视剧非洲展播季”在肯尼亚、南非、乌干达、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举行,通过四达时代非洲频道为非洲观众播放了《咱们结婚吧》《奋斗》《北京青年》等6部电视剧。

  中国影视作品成为越来越多非洲人民更加全面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家庭和普通中国人,进而理解和支持中国的窗口,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铁盒里的大使”。

  在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中国电视剧”,今年在国内人气颇高的古装片《琅琊榜》跃居热门搜索词排名前列。

  10月19日,《琅琊榜》在国内播毕几天即登上韩国荧屏。引进该剧的中华电视台负责人表示,通过这几个月的播出效果来看,《琅琊榜》在韩国播出后好评如潮,其收视率高居今年该电视台的榜首。在韩国社交媒体上,每分钟都会涌现出与《琅琊榜》相关的评论。

  与5年前相比,2015年中华电视台年均收视率增加了435%,韩国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热情在不断加温。

  《旋风少女》这部中国电视剧则是被在华日本人通过网络传回日本国内的。一些在华的日本人非常喜欢这部青春励志剧,通过社区论坛等传播给日本国内,当然受众范围相对电视观众还比较有限。

  一名早稻田大学的学生说,中国电视剧近几年才刚开始走向海外,比韩国晚了20年,不过应该过几年会逐渐成熟,有可能在日本发展起来。

  加速“出海”

  “希望这次能真正进入欧洲市场”

  实际上,《芈月传》早在国内开播前,版权就已经卖到了海外。

  “Netflix当初跟我们谈,希望《芈月传》是全球同期播出,我说还是等我们播完吧。”导演郑晓龙说。

  人气古装电视剧《琅琊榜》也已全面开启海外发行。据制片方介绍,该剧已收获大量海外订单,不仅包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还有非洲各国。

  从官方到民间,“走出去”的意识越来越清晰、积极。国产电视剧,正在主动加速走出国门,抓紧布局,落地海外。

  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发布的信息说,集团目前已累计引进了超过800个小时的中国节目,其中《神雕侠侣》《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等在新加坡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遥远的非洲大陆,是中国影视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官员周继红说,在中国电视节目出口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东南亚和欧美市场,非洲是一个非常大、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11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的非洲最大电视展会——非洲电视节上,21家中国电视机构联合参展,规模创下历年之最,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展现给非洲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参展的中国影视机构除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苏广电集团、上海文广集团等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和出口方,还吸引了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等中国互联网视频新媒体的加入。

  近年来,中非广播影视节目、技术、人员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中国已与44个非洲国家的55个主流媒体签订了76个合作协议,每年推动若干部反映中国现实题材、平民生活、主流价值的影视作品,译制成8种当地语言,在非洲主流媒体播出,目前已在30个非洲国家累计播出4500小时以上,覆盖约6亿非洲观众。

  不仅作品,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也把中国的技术、设备和经验带到非洲;而2009年以来,已有数百名来自非洲国家的同行赴华参加广播电视研修班。

  12月8日,制片人唐丽君刚刚拿到重新制作特效的《花千骨》——这是一部今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准备近日去德国和意大利谈相关合作。“以前,欧美更多关注我们的纪录片。后来,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去年10月,她带着《花千骨》去戛纳电视节放映了15分钟的片花,德国国家电视二台ZDF与意大利的RIO TV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这次能真正进入欧洲市场。”

  2014年,共有1万多小时中国影视节目销售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电影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18.7亿元人民币,电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12亿美元。

  讲好故事

  要将自己的产品兜售给其他人,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

  由于文化差异较小,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中国影视作品进军东南亚、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容易,但要让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人民“买账”,则要继续努力。

  国人大爱的《甄嬛传》在世界最大视频点播公司美国Netflix公司网站上播出后,刚开始评分并不高。

  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对于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且“不愿意看字幕”的美国人来说,本来是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制的中国影视作品,直接搬到美国去,还是有点“水土不服”。

  要将自己的产品兜售给其他人,简单粗暴要不得。除了制作质量要精良,还要细致考量播出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受众的心理特征,在贴近性上下功夫。

  美国电影电视公司就将迎合中国市场和受众纳入作品考量。无论是电影《火星救赎》还是电视剧《纸牌屋》,为寻求给中国人的代入感,制作公司都设置了中国情节和中国元素。

  参与制作《尖峰时刻》的美国制片人亚瑟·M·萨基斯也认为,中国电影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用国际语言去讲好的故事。

  在这方面,我们其实也有成功的案例。

  今年是中越建交65周年,在习近平主席11月到访越南的前两天,越南国家电视台青年频道(VTV6)开始播出由广西电视台译制的《北京青年》。

  这部受到欢迎的电视剧的特别之处在于邀请了50多名越南籍人士参与翻译和配音,包括越南影视明星、主持人、在华留学生等等。其中,男女主角分别由越南话剧团副团长黎宏光和越南著名演员阮氏青玄配音,可谓是用原汁原味的越南语演绎了北京青年的悲欢离合。

  贴近性“俘获”了越南很多观众的心。一位叫白文谕的越南观众在“脸谱”上留言称,《北京青年》非常好看,“看完后觉得自己也应该回家乡了”。一些观众不仅喜欢这部剧,还认为它的主题曲也是值得下载反复收听的。

  前景广阔

  “中国影视正面临巨大的机遇”

  《甄嬛传》进入美国后,美国媒体评论说,“Netflix的意图很明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收费视频媒体之一,Netflix也同样希望凭借中国热播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而这或许恰恰是双方在对方市场寻求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影视正面临巨大的机遇,那就是利用互联网推动电视电影市场的发展,未来的作品一定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中美问题专家、美国电影人杜克雷说。

  在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未来3年对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人文交流赫然在列:中方将为非洲援建5所文化中心,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

  可以预见,伴随着中外人文领域交流愈发鼓乐激昂,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登上海外的荧屏,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剧迷在各国孕育。

  执笔: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锐佳、易艳刚、李坤晟

  参与:新华社驻河内记者乐艳娜、新华社驻约翰内斯堡记者张川石、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郭爽、新华社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新华社驻首尔记者姚琪琳

  让“华流”奔流,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2013年,当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提起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时,台下的非洲听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对导演刘江而言,总书记的提及和非洲观众的笑声,都是幸运的礼物。

  “国家强盛,我们谈文化输出有了底气”,中国电视剧“出海”形成“华流”,是我们国家实力的体现。“华流”要成为奔流之势,我们还要做很多功课。

  ●国家实力、网络技术助推“华流”兴起

  ●重要的是输出精神内核

  ●“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华流”也要国家层面的高举高打

  ●“华流”的古装正剧比“戏说”更受海外观众喜爱

  ●国产剧走出去,要重视二度创作,主动迎合海外市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