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诗歌之王》:小众艺术走入大众空间

2015-12-18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在如今的电视荧屏,“好声音”、“跑男”、“亲子萌娃”等综艺节目成为收视与话题的保证,风光无限。而文化类节目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却表现平平。有的在节目形式上让观众审美疲劳,有的虽积累了口碑,但却鲜有能在收视大战中站稳脚跟。不过,电视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昨晚,四川卫视推出一档原创诗歌文化类节目《诗歌之王》,将诗歌与原创音乐相结合,让大众发现诗歌之美,给原创音乐更多可能性,在创新性与传承文化上都堪称亮眼。

  传承 :小众艺术走进大众空间 体会诗歌之美

  诗歌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不少人眼里,诗歌也是他们的青春岁月,是懵懂、恋爱、结婚、生子及以后漫长生活的见证。徐志摩曾为林徽因赋诗,表达对她的不舍及心里的遗憾:“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而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依然是多少人心中理想生活的状态。

  但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对如今的80、90、00后来说,诗歌却成为阳春白雪,多少人只是远观,却并有机会体会到其词与韵律的美。而在此刻,四川卫视推出《诗歌之王》,创新性的将经典的诗歌文化与原创音乐重新结合,以精炼的诗为歌词,与音乐碰撞出火花,一方面让经典诗歌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拉近大众与诗歌之间的距离,真切的体会到诗歌之美。

  该期节目首播后,《拯救》、《白雪歌》、《风吹雨》、《我们》、《梅子青时》、《通往海的路》六首原创诗歌,也打动不少人内心柔软的部分。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就说道,“《诗歌之王》让新诗和歌唱结合,让诗人的诗由歌手谱曲演唱。这让多年来远离公共生活的新诗能够通过电视得以更好地传达给观众。让小众的艺术走入大众空间。让人们有机会在综艺节目中感悟诗歌境界,饶有兴味。我二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也是其中诗人,回想八十年代迷恋诗歌的青春岁月,感慨。”

  在如今的电视荧屏,歌唱类选秀、户外竞技、亲子萌娃主题的节目成为收视保证。文化类节目涌现出诸如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浙江卫视《中国好故事》、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江西卫视的《挑战文化名人》、四川卫视《我知道》等节目,但却陷入或形式守旧、或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而另一方面广大的电视观众并不只满足于笑呵呵、合家欢的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有着渴望。如此一来,在创新上下功夫,开发新的原创节目,能够把传统文化推向大众平台,引发观众共鸣,这样的节目让人不记住都很难。

  定位为原创诗歌文化类节目的《诗歌之王》在这样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节目将“诗”与“歌”相结合,将才情诗人与明星歌手两两组成“诗歌战队”。首期“遇见”为主题,以诗人的经典原创诗词为本,并由歌手进行谱曲演唱及舞台竞演。而在第二期节目中,将以歌手的曲为基础,诗人重新填词,赋予歌曲新的色彩。于是,舞台上,你可以看到诗人吟诗,意境悠长;歌手演唱,迸发新意。两者相结合,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舞台气质和荧屏观感。

  趋势:新的音乐气质 给原创音乐更多的可能性

  不管是音乐圈还是电视界,“原创”都是让业态良性循环并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回过头看此前的音乐类节目,从“超女快男”、“好声音”到“我是歌手”等,唱红的那些歌大部分都是翻唱,原创曲目少之又少。而今年,“中国好歌曲”这样的原创真人秀歌唱节目的大热,让大众看到了原创音乐的潜力和可能性。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平台太少。如今,《诗歌之王》以诗歌与原创音乐结合,不仅在节目形式上做到原创,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原创音乐、原创歌手一个新的平台,弥足珍贵。

  首期节目中,苏醒用蓝调嘻哈节奏演绎“新古典诗人”宇文珏的古体诗《白雪歌》,这样听起来有些反差亦或矛盾的气质,最终呈现的确是曲调唯美,歌声动人,扣人心弦。苏醒自己也说,“古典内涵的诗,用新的方式去表达。要么不伦不类,要么推陈出新。来这里未必要做到最合适,但要做到独一无二。”从节目后朋友圈微博狂刷《白雪歌》,也证明这样的尝试,确实让人记住了。此外,周晓鸥摇滚版的《拯救》、丁于的《我们》、曾静玟《风吹雨》、罗中旬的《梅子青时》的演绎,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据悉,《诗歌之王》整季节目将会产生超过80首原创诗歌和原创音乐,诗歌、音乐和电视综艺的结合与探索,对中国电视综艺界、音乐界和文化界都具有探索意义。相信有了这样的探索为基础,未来文化类节目与原创音乐的春天,就在前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