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第12届“十月文学奖”获奖作品及颁奖词

2016-01-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收藏

  “十月文学奖”是十月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大奖。备选篇目遴选自《十月》杂志发表的优秀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十月》杂志作为新时期国内第一家创刊的大型文学期刊,是唯一连续获得三届国家期刊奖的文学期刊,20多年来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在文坛具有广泛影响力。

  “十月文学奖”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中国文学界的一个重要奖项,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是海外了解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获奖作品中,有中篇小说《黑骏马》(张承志)、《空镜子》(万方),长篇小说《雪城》(梁晓声)《北京人在纽约》(曹桂林)等,均成为同一时期的文学精品,其中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产生巨大反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中篇小说《狗道》获得了第三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获得了十月优秀作品奖。

  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作品篇目和颁奖词

  获奖作品:《枪声与耳语》

  作者:老虎

  授奖词:

  悬念与故事并非老虎叙事的重心。底层警察扑朔迷离的案中案周边,是雾一般弥散的小镇日常生活。作者深谙寂静与暴力的美学秘密,人物情感处理得微妙动人,然而叙事的顿挫难逃人性的宿命。爱欲残忍,憧憬中的幸福一如作者笔下的夜间林鹿,终不可寻。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老虎先生。

  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作品篇目和颁奖词

  获奖作品:《声音史》

  作者:罗伟章

  授奖词:

  声音消失,就意味着一个村庄的消失。天赋异禀的杨浪,纵然对声音有着极端的敏感和出色的模仿能力,如今也仅能用自己的绝技回味那些逝去的鲜活。乡村空壳化的现实,被杨浪鲜活得近乎繁复的感触和作家温润绵密的叙事,映衬出一种地老天荒的枯寂苍凉。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罗伟章先生。

  获奖作品:《地球之眼》

  作者:石一枫

  授奖词:

  《地球之眼》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久违的仰望星空之作。石一枫怒目金刚,对当下中国三十年发展叙事背后的原罪,在俗世狂欢的高处,打开了俯视众生的道德天眼。面对权贵资本运转的核心秘密,法律和信仰都无能为力的时刻,科技与底层的结合,能否提供解决财富不道德问题的新方案?这是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天问。小说更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贡献了新的“时代英雄”——网络时代的边缘屌丝、也是技术独行侠安小男。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石一枫先生。

  获奖作品:《卡斯特罗》

  作者:刘建东

  授奖词:

  师傅与徒弟历来是小说的母题,讲好这个母题故事,生发出新的人性界面,对小说家永远是个诱人的挑战,《卡斯特罗》不仅挑战卓有成效,难能可贵的是在故事与讲述的方式上找到一种平衡。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刘建东先生。

  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品篇目和颁奖词

  获奖作品:《时光证言》

  作者:曹军庆

  颁奖词:授奖词

  一个生前被称作道德楷模的男人死后,两个陌生女人前来守灵--小说一句话就可说清,却意义无穷。短篇小说往往是对生活的“偷袭”,因为相对“正面强攻”,“偷袭”才体现出作者的匠心,《时光证言》正是这样一部小说。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先生。

  获奖作品:《梁晓声短篇小说两题》

  作者:梁晓声

  授奖词:

  因为争夺居住小区里的停车位,各种人际之间固有的矛盾暴发,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是短篇小说《地锁》叙述的事件;而《太平灯》则以小城里添置路灯作为切入点,曝光当下社会存在的症结,针砭时弊。作品结构精巧,叙事娴熟干练,关注社会现实,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散文奖作品篇目和颁奖词

  获奖作品:《从写作的角度试谈中国想象之基本问题》

  作者:西川

  授奖词:

  何谓“中国”?写作正在如何讲述中国?诗人西川手持锐利的思想之刀,解析当下全球语境中流行的各种“想象中国的方法”,直指其叙事逻辑的断裂与荒谬。这是大国文明成熟心智的表达,从语言、地理、历史、文明的诸多角度阐释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独特命定。其思辨与论述立足于文学写作,更越界而出抵达当代思想的前沿领域。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西川先生。

  获奖作品:《电子厂·毛织厂》

  作者:郑小琼

  授奖词:

  诗人郑小琼以书写打工生活而声誉鹊起,继而以持续关注女工群体的生活而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在对女工的全方位书写里,尤其以《电子厂·毛织厂》为代表的系列散文作品,比其诗歌更加专注、深入而纤毫毕现。这是因为减去所谓的诗意之后,底层生存的残酷和内心动荡,更鲜活地呈现在了字里行间。她对场景和细节的呈现,对人物内心敏锐、锋利而不失温情的刻画,都表现出了一个优秀散文家的巨大潜质。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郑小琼女士。

  获奖作品:《访乌金》

  作者:吴雨初

  授奖词:

  在布拉格一座门上挂着中国吉祥如意贴画、藏有很多中国字画的老房子里,两个经历丰富、内心敏感的人,用汉语交流着捷克和中国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就像这篇《访乌金》一样,作家的语言总是那么平实从容,他也用这种极富弹性和表现力的语言,探究着两个国家隐秘的历史和创伤。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吴雨初先生。

  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诗歌奖作品篇目和颁奖词

  获奖作品:《欧阳江河的诗》

  作者:欧阳江河

  授奖词:

  《欧阳江河的诗》承继了诗人一贯的开阔语境和精妙修辞,又从连续的变奏和即兴的表演之间退场,去探寻、思考和反省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和经纬。在这个“六十亿地球人天天上网/而一个老男孩,终其一生/埋头读书”的时代,欧阳江河固执地坚持“尽可能久远地读/尽可能崇高地写”。但是,恰恰因为这一份不改初心,更让我们对诗人作为艺术家的肃然起敬。特将“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欧阳江河先生。

  获奖作品:《余笑忠的诗》

  作者:余笑忠

  授奖词:

  《余笑忠的诗》从日常细节入手,去发现和捕捉小事物上的神灵,通过去蔽,呈现被忽略的触目惊心的真实,它融合了世相人心和个人经验,看似简单,却既见自我,又见众生,余韵悠远,张力十足,并且不可模仿。对一个诗人来说,这是才华,也是积淀和修为。有鉴于此,“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授予余笑忠先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