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鸟人》之后又见“猎人”

  拍摄技巧高超,内容却显得肤浅,此类影片并不多见,《荒野猎人》便是一个例证。继《鸟人》之后,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又一部备受期待的作品将讽刺与幽默换成了血淋淋的复仇故事,该片一本正经的同时却又荒诞不经,一流的技巧难以掩盖主题混乱的硬伤。

  《荒野猎人》显然是志在动作片类型里有所建树,它对这个目标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观众无不被拽进这段令人打心底里感到恐惧的狂野之旅。19世纪的冒险家休·格拉斯在与熊进行了一场殊死对决之后,被抛在南达科他州的荒郊野外坐以待毙,本片的描述让人毛骨悚然,它用颇具动感的有趣手法呈现了这个困局。从不失手的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再度携手伊纳里多,打造了一连串令人啧啧称奇的惊险片段,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被扔下的男主角,更是功不可没。相比其他缺乏想象力的大片,这部影片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可美中不足的是,除了让人挥之不去的恐惧感,并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值得回味。

  主人公格拉斯为重新审视旧时的美国西部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他被过度神话了的不寻常的苦难经历。影片开始时正值冬季即将降临,这位冒险家的任务是帮助一群皮草商穿越令人胆寒的森林;他与一位土著美洲女性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他们年轻的儿子正紧跟着他不离左右。这对少见的组合为迪卡普里奥提供了足以激起观众兴趣的机会:他尝试用土著语言和他的儿子说了几句话,这给牛仔与印第安人关系的传统定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析,不失新意。

  可是这种可能性并不长命:很快,格拉斯就落了单,只得自求多福;而从这一刻起,所有的美洲土著都沦为阴郁恶毒的情节工具。毋庸置疑, 《荒野猎人》并不是《米克的近路》那样的影片:它没有深挖美洲早期拓荒者与不同土著部落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后者描写得千篇一律,他们手里挥舞的是邪恶的把式,脾气坏得与野兽无异。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指本片的故事编排从整体上看过于简单,因为这部影片的确曾试图表达这两类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可是这些象征性的感激似乎并非心甘情愿,让人感觉怪怪的,尤其是当格拉斯与另一个被白人毁掉家园的游牧民结成搭档之时。他俩意识到相互之间有共同之处时兀然作响的配乐,就像最蹩脚的折扣商店识时务的一次促销。

  格拉斯步履蹒跚、手脚并用地挣扎着逃出冰雪覆盖的荒野,几经磨难总算保住了性命,这期间他几乎没有台词。只要《荒野猎人》严格地将视线锁定在他身上,观众就会被深深地打动。荒野上几乎所有类型的麻烦,但凡你能想到的,都让他给赶上了:箭矢如飞,湍流无情,旷日持久的人熊决斗让他苦不堪言,危岩峭壁能吓死人。

  卢贝兹基的镜头紧贴着这些动作从未闪避,每每使导演执意想要表现的大灾难场面更为彰显。熊战的情节深得制片技巧的精髓:这个大块头的野兽攻击格拉斯时被拍得出奇细腻,它来了不止一次两次,而是三次——当心,它又来了!——坐在座位上与格拉斯一起煎熬的观众为之叹服的同时似乎也会感到筋疲力尽。

  迪卡普里奥在片中是一张冻坏了的苦瓜脸,蓬头垢面,他也给出了职业生涯中最耗费体力的表演。如果两个半小时长的影片能更加紧凑,很容易让人猜想他将孤身一人血战到底。可是影片偏要朝相反的方向去:既要刻画狠下重手的场面,又要放大那些可笑的反派和恶棍,就像将泰伦斯·马力克的电影硬塞进《现代启示录》的模子里去一样。

  微妙从来就不是伊纳里多的长项。他之前的作品《美错》《通天塔》试图以原生态的场景拍出愤懑的剧情,结果却太过简单而令人生厌。这个缺点在《鸟人》中因为夸张诙谐的表演而得以弥补。 《荒野猎人》有好几次也避免了重蹈覆辙,伊纳里多呈现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遭遇,可问题出在没有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有一次格拉斯瞧见一支燃烧的箭羽从天而降,就像《鸟人》里多次出现过的那样,不过作者过于热切的雄心壮志这回却碰了壁,他想要表达的内涵观众并不甚了了。

  《荒野猎人》最终还是流于俗套。随着境况的好转,当格拉斯发现将其抛弃的那个微不足道的坏蛋(汤姆·哈迪饰)时,影片情节径直步入了复仇之路。这群人里那个好心的领头人安德鲁·亨利(多姆纳尔·格里森饰)虽然表现了另一种土著形象,却笔墨不多。格拉斯是《荒野猎人》的力量所在,镜头的任何切换都会自动降低影片的魅力。

  虽说从头至尾影片也包袱不断,但在缺乏想象力的高潮对决来临之前故事仍显拖沓。本片是近年来导演最佳的影片之一,仅次于《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而且他也确实在一个未被重视的类型片里大显身手。但无论多精彩的镜头还是多紧张刺激的节奏,都无法掩盖过于简单的内容, 《荒野猎人》的大场面在其勃勃雄心之下显得黯然失色。如果说《鸟人》讲的是对艺术超越的追求,那《荒野猎人》则显示了在追求过程中永无止境的难题。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