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开年的网络大电影被《超能太监》占尽风头,据了解,该片上线的前两天,点击量就冲破了300万。按惯例,有效点击量按总点击量的30%计算,那也就意味着欣赏该片的观众接近100万人次,这对于拥有约千万名缴费观众的视频网站而言,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虽说网络大电影在中国兴起只有约两年,付费观看自2014年才年始,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网络文艺业态,网络大电影的发展潜力值得影视界以及相关部门予以关注。
我们习惯将网络电影称为网络大电影,目的是将其区别于微电影。网络大电影受观众追捧,培养了较稳定的观众群体,是因为它吸引了一大批影视创作主体积极介入,人才和资本正悄悄地进入该行业。《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到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网络大电影。
网络大电影的题材广泛、丰富,具有宽容度。它的生产、制作、上线过程无须经历院线电影、电视剧那么繁琐、复杂的流程。观众在网络大电影中所看到的许多内容是院线电影、电视剧中所没有的。创作者、生产制作方可以根据题材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只要制播遵守法律,经视频网站的编辑审核之后,即可上线播出。这使得网络大电影的造势虽不如院线电影、电视剧那么风生水起,但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可以与后者较量的。
小成本制作是网络大电影得天独厚的优势,少则几十万元,多也一般不会突破百万元。制作成本可控使得艺术创作主体多元化,有些小有实力的文艺爱好者或公司老板也可参与其中,过过电影瘾。而对于那些痴迷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执着者,他们没有取得电影、电视剧通行证之前,网络大电影创作、制作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熟悉了影视制作、管理。可以预料,网络大电影是通向院线电影、电视剧的阶梯,是造星的平台。因此,当网络大电影自2014年启动付费观看以来,2015年的上线量就达到500多部,较2014年增长20%,某专注网络大电影的视频网站的缴费用户,2015年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
我们对某网站2014年以来上线的900余部网络大电影的内容题材进行了梳理、分析、比对,发现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青春、时尚、历险、惊悚、悬疑等九大类。这些题材显然迎合了“80后”“90后”乃至部分“70后”观众的心理。这一年龄段的观众是手机终端视频的主要消费群体,生活中举目可见这些新生代的观众低头专注于手机视频。各视频网站为了争取受众,已悄然打响了争夺战,开辟出缴费一年送三个月、全网独播等多种模式。
随着网络大电影、院线电影、电视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某一类题材可以由网络大电影孵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电影、电视剧题材也可以反过来制作成网络大电影。比如前不久,当院线电影《老炮儿》还没上映,网络大电影《小炮儿》就上线了。IP概念的引入使得由网络大电影孵化为院线电影、电视剧成为影视业投资的一个趋势,先以网络大电影小成本试水,在受众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后,再将其转化为更大的蛋糕、分享更大的收益,形成一个影视剧创作的完整生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