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诗歌从未走远

2016-03-11 阅读: 来源:0 作者:胡克非 收藏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简卢陟》中的最后两句诗,最近被作家杜子建在网络上改写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并征求网友帮忙续作,没想到在短短几天内收获了数万网友的精彩续作。网友的续作中不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佳作,表达的情感或风雅或沧桑,或豪迈或忧伤,一时间网友高呼“国人诗性未死”。

  诗歌对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是陌生词汇,它成就了唐宋文学的辉煌,也成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匕首投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个理想主义者更是用诗歌引领了一代人的追求和向往。然而,近些年来,人们在面对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时却常带有某种困惑和不解,创造出各种“诗歌体”的诗人也难求共鸣。诗歌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路径,诗人群体正渐渐缩小。

  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产生,诗歌这个在很多人心中已经“边缘化”的艺术门类却悄然回温了。各类的诗歌小组、诗歌公共阅读账号逐渐兴起,打破了诗歌爱好者固有的小圈子,一些移动互联网诗歌平台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订阅量。由于诗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阅读诗歌的综合成本较小,于是诗歌利用人们的碎片时间逐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移动互联网随性自由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间隙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

  这次续作诗歌的火爆是近来诗歌回温的一次集中表现,这次事件充分证明,年轻人对于文化虽然有着不同的要求与追求,但真正优秀的文化形式依然被当下年轻一代所青睐。诗歌从未走远,却必将远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