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话剧《阿拉是中国人》:叫好与叫座兼具

2016-05-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茜 收藏

  近日,在由国家话剧院主办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阿拉是中国人》这部主旋律抗日剧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它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创作,没有大规模表现战争烽火,也没有突出描写地下谍战,而是把视角放在了老上海弄堂里的普通市民身上。聚焦三个家庭中各个人物的遭遇,来表现上海沦陷时期民众不屈的抗争精神,以及所遭受日军蹂躏的苦难。这部话剧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以点带面,还原了一个“抗日的上海”,是描写上海平民抗战的首部原创话剧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该剧创作方上海安可艺术团是一家民营剧团。作为民营的经营性单位,如何赢得市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它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对象。但是,文艺院团的产品是特殊的,它们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这些精神食粮,人民的心灵需要文化产品的滋润,因此国家提倡国有文化企业、文艺院团应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可否认这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于有生存压力的民营文艺院团而言,难度巨大。“先锋的”、“实验的”、流行的、无厘头喜剧的,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内容相对来说受票房青睐,主旋律作品在商业化运作上则面临很多考验,特别是在泛娱乐盛行之下,厚重的、史诗的创作尤其需要“定力”。

  但安可艺术团勇于承担、勇于突破,让当代观众回顾了当初上海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向百姓传递了健康的精神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正能量,体现了民营剧团的担当。从中可以看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仅国有文艺院团在行动,也是有担当意识的那些民营院团的自觉追求。

  这种担当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文艺院团的本体要求,还传递出作为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有积极承担的一面。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不仅是文艺院团自己的本行,也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该团团长孙峰表示民营院团虽要考量市场价值,但同时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制作一部这样的文艺作品,将这一段历史展现给观众,是履行社会责任最好的方式。”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回报与社会责任,有时看似存在矛盾,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能统一在一起。倘若主题、创作手段能够打动人心,表演动人,内涵丰富,取得经济效益和经济回报有何不能?个别主旋律作品不受市场欢迎,根本原因不在于主题立意,而在于创作方式和创作能力。笔者认为,民营剧院团若能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反而更能得到观众对该剧院团的认可,并最终赢得市场。《阿拉是中国人》作为“市场运作”和“思想传播”双轨并行的有力尝试,现在看来,市场和社会反响均是良好的,说明并非“叫好与叫座不可兼得”。希望更多的民营文艺院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