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揭秘:傅抱石水墨画《云中君和大司命》拍出2.3亿

2016-06-14 阅读: 来源:凤凰网 作者:陈履生 收藏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6月4日晚,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以1.6亿元起拍,竞价迅速过两亿,最终以2.3亿元成交,刷新了傅抱石有史以来的纪录。

  《云中君和大司命》就是傅抱石在新中国特殊历史情境中表达自我的重要作品,它与其同时期表现现实的作品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创作于1954年的《云中君和大司命》是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件作品与重庆时期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创作动机以及与同时期作品的关系。它不同于表现现实的《雨花台颂》、《虎踞龙盘今胜昔》等,傅抱石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回归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云中君》

  在《云中君和大司命》横幅与竖幅的同题材作品中,可以看到云中君与大司命演绎的爱情故事。虽然他们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人物也有大有小,但云中君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在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傅抱石娴熟的水墨技巧,以及他表现雷霆暴雨的空间关系以及具有神话象征的特殊的气象。在这种特殊的气象中, 挥洒留下的痕迹,与墨色的浓淡渲染,写的意蕴表现了傅抱石的水墨特质。

《云中君》局部

  在如此大幅的以人物为主题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中,仅有两个人物及若隐若现的龙头,和密布的云雨,但是蕴含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美学至上的意义。傅抱石精心构造的空间关系与独特气象,是20世纪绘画中为数不多的能把传统水墨技法与神话题材完美结合的作品。联系傅抱石此前的创作经历,20世纪50年代的他处于承前启后的绘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其磅礴的水墨气象以及独特的画面构图,改变了他过去作品中精巧的画面格局,所以,这幅画可以看做是《丽人行》之后必然过渡的传承关系。《丽人行》与《云中君和大司命》之间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傅抱石个人艺术发展过程中走向巅峰的不同历史阶段。屈原的文字以及郭沫若的理解所反映的多样化的信息,使傅抱石的创作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而这之中的精神内涵特别辅佐了其笔墨的表达。

  回首20世纪中期的中国画改革过程,傅抱石做出的历史贡献其实就是在一系列的作品中把中国传统水墨与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绘画主流性导向完美地结合并表现出来,成为“笔墨当随时代”的代表。

                                                                                                                                           中国文艺评论网配图

延伸阅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