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竹雕美化生活,古人真会玩

2016-06-24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一直被中国人视为高洁象征的竹子,可以被雕刻成哪些精巧玩意?昨日,“竹韵·清代竹刻艺术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幕,香筒、臂搁、水盂等74件清代竹雕用具,令人大开眼界。

竹雕美化生活,古人真会玩

  竹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匠人已经开始在竹制品上进行雕刻。历经汉唐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形成,他们对艺术审美的思想和要求使得竹雕工艺备受重视,竹雕出现艺术化倾向。明、清两代则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

(图文无关)

  据介绍,此次“竹韵·清代竹刻艺术展”是武博联合济南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竹雕艺术专题展,共遴选出了两馆馆藏的清代竹雕艺术精品74件。

(图文无关)

  香筒是竹雕艺术品中比较多见的一类生活类用品,它是焚烧线香用的筒状香薰具,明清时代才开始流行。香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置有一根放香的铜管。熏香时,香气从雕花镂空的筒壁中逸出,缕缕袅袅,满室生香。

  昨日展出的“东山报捷图”香筒就是一件清代竹雕精品,它描绘了东晋淝水之战的一个场面——东晋丞相谢安部署好战斗后,在东山松树下与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候捷报,远处山间一骑兵急驰前来报捷。这件香筒采用深刻技法,体现了纤细轻巧而又凝实厚重的艺术风格。

(图文无关)

  臂搁则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它除了能够防止写字时墨迹沾在衣袖上外,还会在书写时使人的腕部感到非常舒服。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近十支图案、字迹各异的清代臂搁,它们一般是用一节竹子剖开制成,长度不超过一尺,宽度大约为七八厘米。武汉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书写者的手臂放上去更为舒适,这些臂搁上的图案、字迹等都是用的浅刻技法,基本不会采用镂空技法。”(欧阳春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