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宣部推荐选题、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拍摄的红色主旋律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26日在京举行首映活动。该影片被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献礼片之一。(6月27日 《光明日报》 )
七一前夕,为表达对党的敬意,一批红色影视作品集中呈现银幕荧屏。这其中既有献礼建党95周年的新作,也有以往拍摄的“红色经典”。这些影视作品集中播放,让人置身党的辉煌历程当中,灵魂受到洗礼。无论是红色新片还是红色老片,对人的心灵震撼都是极强的。尽管是初次看红色新片,但却有陈年老酒的芳醇;尽管是观看过无数次的老片,但每次观看都有全新的感受。这就是红色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这就是红色影视作品所引起的强大“共鸣”。
红色影视作品之所以将人们的“心弦“紧紧抓住,让人百看不厌,就在于它们切中了绝大多数人正视历史、崇尚英雄、缅怀革命先辈、追求光荣传统的脉搏。这种脉搏,一方面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沿袭;另一方面来自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观众有信仰、有追求、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人们在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时,所流露出的情感,所表现出的与故事主人公融为一体的感受,正是信仰、追求、价值的体现。
红色影视作品很多都是历史真实的再现,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体现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相对于一般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其对人们的教育影响意义更大。因为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现实和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作比较,透过作品给现实生活一些启迪。显然,红色影视作品少了乐元素、少了脱离实际的虚构,更能将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受到最有价值的启迪和熏陶。
不过,作为观众来讲,有一点是需要自己努力完成的。那就是对红色影视作品进行“细品”。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带着对历史崇敬“细品”、带着对英模人物的崇敬“细品”、带着对时代责任的担当“细品”。一次次“细品”下来,就会感到红色影视作品无比芳醇。(淮萍)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