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公益广告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总结交流公益广告宣传经验成效,研究部署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举措,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7月12日 新华社)
公益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益广告与其它广告的本质区别,是带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社会性色彩。不同的社会形态,公益广告亦不尽相同。一则好的公益广告,能够引领价值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回应时代热点,并具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达到三者有机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拓宽视野,博采众长,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思想性是公益广告的灵魂,离开了思想性,公益广告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单薄肤浅的流行语。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是激发民族创新的智慧源泉。公益广告只有不断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公益广告的内涵,使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是公益广告的根基。缺少了艺术性的公益广告,无论思想性如何深邃,都会变成乏味的说教,失去感染力和渗透力。无疑,艺术性是公益广告的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比如,由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国文明网发布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其中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则公益广告,就出自于明代的《增广贤文》。用现在的观点解释就是:不管是凡人义举还是做好事,只要是认定正确,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应尽力而为。单就这则公益广告而言,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意境高远,思想深刻。
不难看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正是有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的人民才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见,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公益广告最本质的特性。那些能给公众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公益广告,自然能引起公众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公益广告做成清晰而凝练、寓意深刻、艺术感染力强,具有很强观赏性的艺术精品,令人过目成诵,境由心生,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王传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