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当正规军遇到网大——专访《夺命稻草人》导演韩闯闯

2016-07-28 阅读: 来源:网络大电影 作者: 收藏

专访《夺命稻草人》导演韩闯闯:当正规军遇到网大,是做自己还是入乡随“俗”?

       导语:近期上映的网络大电影《夺命稻草人》不仅获得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最佳编剧奖,而且口碑爆棚,一度登上新浪话题总榜的前三名。这部小成本的惊悚悬疑片虽然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和大制作,但是在题材上选择公安真实案件,立足农村,逻辑严谨的推理和层层深入的叙事手法,受到行业内人士的大力推荐。

  但鲜为人知的是,《夺命稻草人》的制作团队都是北电和中戏出身的“正归军”。导演韩闯闯是北电文学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导演、编剧薛晓路,2010年以前做了十年摄影师,拍摄了近六十部电视电影,大部分在电影频道播出;编剧董涛本科北电文学系,硕士北大艺术学院毕业,主演除了网络红人天仙妹妹外,均是北电和中戏表演系毕业的学生。

       中规中矩讲故事不一定不卖座

  其实网络大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有“野鸡”、“山寨”的帽子,知乎上争论“网络大电影到底是不是电影”的问题仍没有定论,虽然已经有很多“正规军”进军网大,比如前不久的王晶、郑伊健、刘仪伟等明星的加盟,点击量高但是作品却差强人意,并没有在这个市场引起特别大的反响。

  整个行业都在把低俗、恶搞、二次元、宅基腐等当成网大市场必备的“网感”绝杀技时,一部老老实实讲故事,中规中矩的按电影原本的模样拍出来的网大,似乎并没有太差的结果。

  韩闯闯指出“现在的网大都在追求‘新奇特’,玩命蹭IP,部分观众说我们这个片子看起来不是热点,也没有小鲜肉和网红女主播,显得比较中规中矩和传统。我很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不好看,那些成功的赚钱的网大也不是个个都是精品,反而有些质量很低,制作粗糙。这些只代表一部分观众的喜好,越来越多的网大观众在提出更高的标准。”

  其实,当正规军进入网大,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勇敢做自己还是入乡随“俗”。

  做自己就意味着要承担第一次吃螃蟹的风险,虽然这个行业总是有一种经久不衰的声音说网大也要遵循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提升制作水准,在故事和内容上下功夫,但是现实是我们经常声讨的内容依然占据不小的市场,依然可以创造出博眼球的话题。

  《夺命稻草人》不是一部才华横溢的片子,但是用心之作,遵照类型片规矩拍的,所以买单的观众也是目的明确来看悬疑惊悚类型的人,对于这部分观众,这部片子显然是合格的。

  在网络大电影出现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给电影频道拨付一个亿资金支持青年导演拍摄影片,管虎、高希希、方刚亮等导演都拍摄过很多部电视电影。韩闯闯导演此前十多年也一直在拍摄电视电影,并有多部作品获奖,他觉得这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正如李安在上海电影节上说的,中国电影要“慢”下来,青年人不要太浮躁,不要着急上位,目的纯粹了,作品也会干净很多。

  而网大目前已经慢慢演化成年轻电影人的练兵场,并且没有“专业院校”这道门槛,只要想做就可以来,但既然是练兵场,就要用心拍好,打磨基本功,而不是跟风投机、拍出“四不像”的“处女作”。

  作为电影“老司机”,在韩导眼里,网络大电影虽然形式新颖,但不一定非要拍成重金属的味道,而且他毫不掩饰自己从事电视电影十多年转战网大的目的,就是试水,一方面看自己能不能拍惊悚片,另一方面,为院线惊悚片做准备。意外的是,这次试水得到不少学院派的认可,除了上面提到的北大艺术学院的最佳编剧奖,还受到北电文学系副主任张民老师点赞,韩导还表示有机会会把这部片子给导师薛晓路看,请她给予指导和建议。

  网大比电视电影更加注重宣发,但是不能瞎吹

  网大对于传统的电视电影来说,是新生事物,《夺命稻草人》在众多“网感”十足的片子里显得“格格不入”,科班出身水土不服也是正常的。

  韩导笑称,片子上线期间,自己天天到各大视频网站上去看评论和弹幕,就像直接跟观众交流似的,观众能够准确的看出制作者的用心和不足,欣赏水平远超出想象,之前做电视电影倒有点闭门造车的味道了,“现在我必须要求自己和团队有一颗挨骂的心,脸皮也得再厚点,面对指责要沉得住气,网大自然有网大生存的土壤和气候,在保证自己初心的情况下得慢慢适应他。”

  除了拿《夺命稻草人》试水题材,韩导意外的收获就是意识到宣发的重要性。做电视电影,即使得奖了也不宣传,以至于在网上都找不到作品和创作者的信息,韩导指出,《夺命稻草人》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跟宣传有很大的关系。

  网大的天然基因是网络,不利用网络宣传的制作者就是傻子。片子不好宣发好,片子可以挣钱;片子好宣发不好,很有可能不挣钱。但是,目前票房注水和刷量的案例比比皆是,宣传必要但不能瞎吹,片子不好看观众顶多不看,刷那么夸张的数据最终就是自欺欺人,扰乱了整个行业的“规矩”。

  超级网大宣称要台网联合,逆袭院线均不靠谱 

  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副总裁杨向华表示今年将有多部超千万的“超级网大”出来,就目前看来,网大市场却并没有如预期一样越来越火热,当初预估的年产值到现在到底兑现了几分尚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网大市场确实亟待爆款来拯救,很多人将6、7月份院线和网大的集体遇冷称作为黎明前的黑暗,并将希望寄托在“超级网大”身上,认为玩得好逆袭院线也未可知。

  对此,韩导毫不留情的泼了一头冷水,他表示,超级网大的出现,自己也会很兴奋,播放平台有钱了,开始和院线抢观众了,这也许是一个观影新时代的开始。但是这次试水网大,很深切的感受到传统电影跟网大的不同,短期内,院线大银幕还是大片的主要阵地,而网大想要进入院线发行,首先就要控制尺度,要过总局审查这一关,等拿到龙标时,也就改的面目全非了,失去了网大的特点。

  另外跟电影频道搞台网互动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按规矩办事,网大就是网大,院线就是院线,电视电影就是电视电影,调和需要“慢”的过程。

  不管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拍戏都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韩导一语道破:之所以有些投资人很在乎团队是专业还是“野鸡”,并不是参考他们是不是名校名专业毕业,而是看他们本身是否具备专业素养。经过严格培训出来的人大多都有很高的专业度,越是大牌的演员越是舍得吃苦,越是大牌的导演就越是苛求细节。这个行业有很多野路子,入行的目的并不单纯,甚至有个网红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拍电影就是为了泡妞。

  在拍摄《夺命稻草人》时,虽然韩导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拍摄经验,但依然遇到很多新人导演会遇到的问题。

韩导拍摄中

       首先要与天气作斗争。为了营造冰冷生硬的环境气氛,整个剧组在零下20多度的山区雪地里完成了拍摄,演职员都非常专业和敬业,最终影片视觉效果非常好。

       其次要与时间作斗争。如何在有限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拍摄计划,是每个剧组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导演的专业就体现在如何周密计划,保证团队高效作业。

       最后要与成本作斗争。如果是投资商的钱,必须时时刻刻精打细算,按规矩办事。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怎么样取舍显得尤为重要。花五万块钱办五万的事是专业,但是花5万的钱办十万的事就是能力了。

  韩导开玩笑地说,自己也就是一个“混饭吃”的导演,懂点剧本、懂点表演、还熟悉点最新的制作工艺和前后期的技术,但是离“牛逼的大导演”还差了很多,尚需要修炼精神和气度,他劝谏刚入行的年轻导演切勿学那些只会现场装逼、逮谁骂谁的导演,因为这样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

       结语:所谓的“正规军”和“杂牌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意淫出来的,网大是个新兴事物,前景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未知。韩导多次强调的规矩其实在本质上和我们平时所讲的“精品化”是不谋而合的,无非就是说:网络大电影也是电影,该讲究的专业和工业基础必须遵守,这样才有了根基,是否是专业院校或名校出身一点都不重要,有了根基才能“肆无忌惮”的玩“网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