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诞辰160周年,十件事回顾他的一生
2016年的7月26日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诞辰160周年,出生于1856年的萧伯纳被认为是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关于这位文学大师,我们用十件事来回顾他的一生。
1. 他痛恨乔治这个名字,更喜欢被称为伯纳德·萧(萧伯纳英文名为George Bernard Shaw,直译为乔治·伯纳德·萧)。
2. 他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和奥斯卡奖(1938年凭借作品《皮格马利翁》的电影剧本获奖)的作家。他对获得奥斯卡奖大为光火,但奖座仍摆在书房架子上。
1938年电影《皮格马利翁》
3. 萧伯纳出生于都柏林,15岁开始在都柏林的房地产公司供职,薪酬一年18英镑。他日后将这份工作称为“对人类生命的可恨浪费”。
萧伯纳的出生地
4. 萧伯纳16岁时,母亲追随声乐老师前往伦敦,四年后他追随母亲前往伦敦,开始广泛阅读,撰写乐评、剧评。
1879年的萧伯纳
5. 终其一生,萧伯纳致力于推广社会主义和字母改革。他的新字母推广意在革除英文拼写中的不规则现象。他留下大笔遗产推广新字母,但它从未得以广泛运用。
6. 自1903年创作出《人与超人》后,萧伯纳相继创作出他的一流作品《上校巴巴拉》《医生的窘境》《皮格马利翁》(或译《卖花女》)《圣女贞德》等。
《人与超人》
7. 萧伯纳终生食素,反对英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发表反战手册和演讲,被剧作家俱乐部除名。
8. 他设计了一个可旋转的书房,以保证写作时能始终对着阳光。
萧伯纳的旋转书房
9. “我们不是因为变老才停止玩耍;我们是因为不再玩耍才变老。”——萧伯纳。他对摄影有极浓厚的兴趣,经常设计姿势自拍。
10. 他在修建树枝时从梯上跌落,引发肾衰竭而去世,享年94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