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不谈创作,所有IP都是泡沫

2016-08-12 阅读: 来源:腾讯网 作者: 收藏

  《琅琊榜》鼓吹良心细节,《太子妃升职记》大肆哭穷,《花千骨》玩明星效应,《上瘾》卖腐搞基,运作和炒作似乎成了影视剧大热的必备前提。哪怕是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盗墓笔记》,也从选角就开始一路炒作,直到电影上映。

  8月4日晚上8点,被冠以“华语奇幻探险大片”的《盗墓笔记》提前4小时上映。神农君也去凑了个热闹,影院里多是小鲜肉鹿晗、井柏然的粉丝。

  《盗墓笔记》算是IP改编的典型案例,网剧、电影、游戏一个不落,只要打着原著小说的旗号,随便出个东西都有大把粉丝买单,一个超级大IP就让原著作者南派三叔赚得盆满钵满。

  只靠IP的名头也能赚钱

  爱奇艺去年推出《盗墓笔记》的网剧,并首次推出“付费会员抢先看”。短短几个小时,付费会员数量激增,爱奇艺会员系统一度陷入瘫痪。显然,大家就是冲着“盗墓笔记”四个字去的。

  这部网剧最终被吐槽得体无完肤,但《盗墓笔记》探路新的排播模式,为视频网站带来了付费会员以及随之而来的广告价值的提高。不管你怎么吐槽,《盗墓笔记》就是广告+会员双赢的超级网剧,发挥了它的最大商业价值。

  电影版《盗墓笔记》则由南派三叔亲自担任编剧,同时包揽两位小鲜肉,加上一系列的宣传造势,万众期待之下,票房成绩相当可观。点映4个小时票房就达到4213.3万,以11.1%的排片量为大盘贡献近四成票房,首映日的总成绩更是突破两亿。

  滥用粉丝基础只会导致粉转路人

  坐拥高票房并没有让这部电影躲过原著粉丝的大肆吐槽。

不谈创作,所有IP都是泡沫

  原著小说的群众基础毋庸置疑。2015年8月17日是《盗墓笔记》十周年,也是书中人物“小哥”跟吴邪约定回家的日子,南派三叔凌晨在微博上发布《盗墓笔记》结局长文,瞬间转评数高达50万次,甚至有大批真爱粉早就组团奔赴长白山,要在当天与他们心目中的吴邪一起“接小哥回家”。

  等了这么多年,《盗墓笔记》终于被搬上大银幕,结果却令不少粉丝大为失望。虽然三叔自己做编剧,但电影跟小说真没什么关系。粉丝心心念念的“盗墓铁三角”居然变成了一对卖腐CP+路人王胖子。之前两大主演鹿晗和井柏然的粉丝还在纠结主演排位,看完才发现鹿晗其实是拿错了女主角的剧本。

  可能是想讨好书粉,整部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瓶邪CP”。如此不走心的卖腐,实在有失体面,更少了原著里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味道。开头与结尾处两人擦肩而过的慢镜头;张起灵对吴邪“公主抱”;吴邪与张起灵在危难之际的两次隔空牵手;还有深情的对白:“我要记住你,我把回忆还给你。”满满都是爱情片的套路,让神农君都快忘记自己在看盗墓片了。

  在迷信营销的时代,票房越炒越高,IP却毁了

  从去年开始,IP改编的套路愈发成熟——“创作—运作—炒作”已经形成流水线的可复制模式。那些年痴痴念过的角色,爱到骨子里的故事,终于在影视行业地推动下投射在银幕上;但是,IP犹如一个泡沫,IP囤得越多,好作品越是寥寥无几。票房炒高了,IP却毁了。

  《琅琊榜》鼓吹良心细节,《太子妃升职记》大肆哭穷,《花千骨》玩明星效应,《上瘾》卖腐搞基,运作和炒作似乎成了影视剧大热的必备前提。哪怕是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盗墓笔记》,也从选角就开始一路炒作,直到电影上映。

不谈创作,所有IP都是泡沫

  不炒作、零绯闻,IP似乎就做不成好的影视作品。炒作固然可以无限流水线运转,但也容易加重IP创作的虚弱。在大IP无处可买的现在,创作的延续性成了当前最大的问题。吃老本或许还偶有粉丝买单,但万万不能坐吃山空。别忘了,连《盗墓笔记》这样的大IP,也要整出好几部前传、后传才能维持粉丝活跃度。

  创作才是IP成功的必杀技

  有明星、有炒作的大片无数,真正出头的也就几部。哪怕是《盗墓笔记》的剧组,也要在制作方面下功夫。上映之前,剧组就一再强调这部电影不是五毛特效。果不其然,前半段特效起码值一块五,但是后面就开始出现问题,神农君推测可能是后期剧组没钱了(微笑脸)。

不谈创作,所有IP都是泡沫

  连特效都无法期待,除了仰仗明星效应,这类电影最大的卖点只能是创作了。对《盗墓笔记》改编网剧和电影的骂声一片,恰恰证明了粉丝对原著的喜爱和珍视。IP再火、再赚钱,都是建立在好的创作基础上的。

  创作才是IP成功的必杀技,好的影视创作团队不仅可以锦上添花,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甄嬛传》原著由于题材限制反响其实平平,但在创作和良心剧组地加持下,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一度成为改编剧历史上的里程碑。如何将好IP改编成好剧本并拍成好作品才是创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观众不是在为IP买单,而是为创作买单。只有创作跟上去,IP改编才有价值,我们才能让一个好IP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文/百毒)

 

  延伸阅读:

  中国IP经济的“谜”生态

  IP电视剧高热的冷思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