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六六、林奕华、龚琳娜、吴迪对谈:女性你幸福吗

2016-08-24 阅读: 来源:澎湃 作者: 收藏

六六、林奕华、龚琳娜、吴迪对谈:你愿意当一头幸福的猪吗

  英国哲学家密尔曾提出:我宁愿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也不愿意做一头容易满足无知的猪。而分明有人就愿意做一头幸福的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纠结。那么,你真的能做一头幸福的猪吗?女人的幸福究竟来自哪里?

  8月18日,由上海市妇联与新民周刊联合举办的“2016年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论坛”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编辑六六、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歌唱家龚琳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迪,与在场700名观众共同探讨女性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六六:自己有能力,不会去羡慕别人

  创作出《王贵与安娜》、《蜗居》、《心术》等著名剧作的编剧六六最新动态竟是跟随师父在中国偏远的山区学中医、做义诊。 “我从今年9月份起,会去广西中医药大学进行三年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主要学习中医药理论,期望在未来5年甚至10年内拿到医师资格证。很多人奇怪,你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为什么要重新开始一门全新的课程,难道仅仅是为了写一本书吗?

  六六说,自己最初的立意是为了写书,但之后却想因此知道自己的潜能最终极限在哪里。“学生的意义不是在学上而是在‘生’上,学习‘生’的意义,探索真正生命的终极价值,不是为了文凭、技巧,或者谋生的手段,纯粹为学习而学习,这是一个见天地,见终生,见自己的过程,人的一生只有去探索的时候,才能够最终找到幸福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

  六六提醒女性观众,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人很多时候被眼前的幻象和执念控制,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究竟可以达到什么高度。在过往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女性第一次跟男性享有同样的教育和工作的权利,我们几乎与男性被同等对待,得到最广阔自由的天空,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能实现你心目中的自己,就辜负了老天给你这样的机会。所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任何外界环境、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给予你,唯一的可能是通过你自己。”

  吴迪:一个没有剩女和同性恋的城市,就不能叫国际大都市

  快言快语的吴迪直言自己不喜欢“女性的幸福感哪里来“这个主题。“这个话题是纯女性的意淫。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只要改一个字,你就知道它多么不正常。把女改成男,男性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你什么时候见过市面上男人在探讨这个问题,男人从来不谈幸福感哪里来。”

  吴迪犀利地指出:“如果今天这个论坛不是专为女性做的,那么男人在谈的恐怕就是今天互联网革命怎样,企业怎么转型,怎样创新,世界公平在哪里,或者干脆就是我们怎么多赚钱。从来没有幸福感这么玄妙、空洞的词汇。”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婚姻家庭,包括爱情,在男性和女性生活中的满足感占多大的比例。女性总是超过50%,甚至还有80%、100%的,问到的男人没有一个超过50%。这样的差别造成了女人说到底不那么幸福。因为如果对婚姻、恋爱、家庭比例要求这么高,这会直接导致你自己做不了主。你怎么样才幸福?两个人要争气,老公要争气、孩子要争气,这样你才有家庭幸福,他们争气外还要没有外遇你才可以幸福,这当然是很难的。当今社会上的婚恋难、单身比例提高,我认为是一件好事,相比30年前,现在普通人能从婚姻中得到的利益越来越少。我曾经看过一幕剧,里面讲‘一个没有剩女和同性恋的城市,就不能叫国际大都市’。我认为现在我们必须要学会用多元化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你所谓的幸福感也许因此跟别人也大不一样。”

  龚琳娜:人生就是就是精气神

  “对我来说人生有三个字影响非常大,就是精气神。精是精髓,文化的精髓,生命的精髓。我的家乡在贵州,我5岁在台上唱民歌。1985年我来上海演出,很多大城市的人不知道贵阳在哪里,但当我们唱完我们家乡的民歌后,全场掌声雷动。1988年,我把家乡的民歌带到了法国,有很多老外非常喜欢我们的音乐,马上想来学我们的歌。那个时候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我长大要当一个歌者,我要做独一无二的中国的文化,我要在世界上用歌声打开所有人的心。大学毕业之后五年我把工作辞了,成为一个自由音乐家。我希望回归到本原,探寻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独特性在何处,我声音独一无二的魅力在哪里。”

  “气”对于歌唱者来说是生命的原动力,是运用下丹田的气来发声。龚琳娜认为,对于人生来说,“气”就是做人不假唱不说谎,一定要认认真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是她做人的底线。

  “我的先生是德国人,于1994年至上海音乐学院学古琴,但当时看到大多数中国音乐学院都以西洋音乐为主,中国的孩子也是以弹钢琴、小提琴为主,中国的作曲家、音乐家很少给中国音乐机会。所以我先生同我一起想要把中国音乐做到一个位置上,让大家都尊重中国的文化,希望让所有人都听到中国音乐的魅力。”

  林奕华:大部分人追求的幸福感其实是权力感

  三位女性从庄敏自强的角度谈幸福,而林奕华则关注人在整个社会性过程当中,与环境、社会和文化间的冲突与对抗。“其实我生活的周遭早就换了,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女生是男生,很多的男生是女生,这代表公平吗,大家因此就平等了吗?如果大家脑袋里的价值观念没有交换的话,我认为还是一样。对我来讲女性也好,男性也罢,大部分人追求的不是幸福感而是权力感。现在女性非常需要成为强者,一定要强,这个强反射了对于弱的恐惧。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我们常常活在一个非常重视评价的社会当中,评价永远好像变成了兑现幸福的筹码,可是评价本身对我来讲就是很男性化的。”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孙时进接着就林奕华提出的“权力”衍伸开来:“权力确实可以带来某种幸福,因为获得这个东西时,恰恰证明自己活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自我,这个差异给他们带来幸福。”

  “但自在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理想状态,这个世界如果每个人活出他所想要的样子,再谈平等,这个世界才会幸福。正如每一个细胞是不同的,如果这个细胞强大得要占据所有人,这个细胞其实是癌细胞,最强大的时候它也就死了。如果每个细胞可以圆满的跟别的细胞不一样,他一定可以使别人活得更好。女性的幸福来源于同男性平等以及他们各自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我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争斗,而需要和谐及对话。”

  权力如何体现,当下社会恐怕大多数需要通过物件来印证,比如钱在谁的银行账户、房子属于谁的名下。六六认为这样的权力往往非常虚幻:“恐惧、希望、担忧、痛苦和幸福,都是源于内心里面自己的映射。你恐惧因为你内心里面对自己不自信,你痛苦因为你对自己不满意,而这些通过事件折射出来。当你分得清什么是真实以及虚幻的时候,就不会在虚幻的世界里面抢夺虚幻的自己。对价、物件交换,就是把你的价值标榜为你们两个共同拥有多少财产,或者共同拥有多少金钱,恰恰忽略了两人之间共同拥有的幸福时光和情感,忽略了自身的价值。”

  龚琳娜给在场观众交流了最近让她印象深刻的一幕:“前段时间我去教小朋友唱歌,当我让他们上台来时,看到在台下的父母都在指挥自己的孩子往舞台中间挤。似乎只有在舞台中间才有价值,孩子们感受不到过程带来的体验。这样带有明确目的而产生的幸福、胜利感真的好吗?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目的性和真正的幸福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近年来宫斗剧盛行,林奕华感到奇怪,当下社会为何还有如此夺人关注为一个男人勾心斗角、能不能生儿子这样的问题。对于林奕华的问题,吴迪认为,一脚踏在旧社会,一脚踏在新社会是痛苦的根源。“生不生、生男生女是如此,谈恋爱嫁人也是这样。有的女性虽然自己强大了,但还是认为男人应该比我强。”

  吴迪让观众们重视“双标”的存在,“很多痛苦来自于我们有两套标准同时进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许多女性自己强大了,但依然认为男性要比自己更强。有的女性愿意当小女人没有问题,让男人扛起你的一切,但只要他回头有外遇了,你不要哭着说我的男人怎么了,因为他能扛得起你的一切,还能扛三房四房。你同意的话就坐着,不同意的话就自己扛。”

  幸福感哪里来?

  龚琳娜说自己的自信和安全感并不建立在她的唱歌事业上。“我的快乐和幸福是建立在‘爱’之上,我必须敞开心去接纳每一天发生的事,这是另一种能力,你知道怎么面对痛苦,快乐就会多一分。”

  林奕华认为想要获得幸福第一关键是学会调节内心,“我心里常常有两句话,一句是‘为什么是我’?另外一句是‘为什么不是我’?遇到不好的事情有情绪的时候,‘为什么是我’就会跑出来,看见别人有好的事情那句‘为什么不是我’就会出来。但其实你听到‘为什么是我’的时候,应该想的是‘为什么不是我’,反之,听到‘为什么不是我’的时候应听到‘为什么是我’。第二关键就是读书,但读什么书,其实就跟交朋友一样,有时候他挑你,有时候你挑他。有些书你打开了,却和它没有缘分,时间不到。读书需要时间,当你把书合上,看它能否进到你的生活当中去发酵。其实读书跟做人还是要一体,这样有可能才会有效果。”

  “心的要求高,而能力低,中间的差距就是你不幸的来源。”吴迪强调拥有不断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与吃得起苦,受得了孤独,是能够达成自己所愿的基本素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