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场体味一次孤独
总有一些词汇,让我们感觉到其创造者在这一词语背后蕴含着的深意——在它们铭记于脑海的那一刻,个中的凄凉感便已如影随形般如约而至——比如“老无所依”。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它不是单纯的缺乏赡养,或者老之将至而物质上匮乏不已——那或许称得上悲惨,却也司空见惯——对于戏剧而言,其对于“老无所依”的阐释往往独具一格,而又更显张力。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东方文化似乎往往对于“老之将至”施以更大的重视与规划,而我们对于这样一个话题,似乎也总抱着更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在李沧东导演的《诗》中,诗成为了老人与世界相联系的载体。纵使在这一个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始终有着诸多难以言及的苦痛,而精神力量却始终维系着老人即将日渐忘却的生活。)
(是枝裕和导演的《步伐不停》,节奏缓慢而质朴,长子意外身亡,次子无意家业,迟暮老人反而因自己的医术即将失去传承而令心中孤寂不已。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次子的回乡带来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将老人的心结展露无余。)
(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将老人的心境放在了餐桌之上,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家庭,随着餐桌旁围坐的人逐渐减少,竟尔出现了转机——老人所真实需要的,往往是身为子女不大能够了解的。)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对于“老无所依”的理解,事实上总是颇有预见性,当我们走到了今日,方才发现,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思考,已经有人落笔于舞台之上,从而使几十年后的我们同样深以为然,于是有了这样一部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洋麻将》。
这部由美国剧作家D·L·柯培恩编剧的作品曾经由于是之、朱琳演绎,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2014年,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主演的重排版《洋麻将》登上首都剧场,也获得了观众极大的好评。
9月14日,《洋麻将》将开始新一轮的演出。在一间养老院里,看14场牌局,两个人,演绎一段如同牌桌上的胜败难料的人生,平凡而深刻。
孤独不是无人陪伴,总是在相互取暖时,方才有了分外的孤独。
(文/佚名)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