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长江图》的隐喻,你看懂了吗?

2016-09-22 阅读: 来源:新民网 作者: 收藏

电影《长江图》:我们懂不懂那条长江

  胶片的没落和国产文艺片的崛起,是这几年的中国电影绕不开的两个话题。

  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正在热映的文艺新作《长江图》,把这两个话题完美地融绘在一起。新锐导演杨超不动声色的汹涌,李屏宾(摄像)令人惊叹的如山水画般的构图,交织成一段超越时空的情感表达。

  导演刻意弱化了故事情节,概念化的隐喻和某种特别的情绪贯穿始终。主人公高淳以《长江图》作为线索,在每一个经过的港口寻找自己的人生节点。每一个被诗歌填充、隔开的段落,是高淳对自己生命的一段回溯和反思。在长江上疲于奔命的过程中,他和女主角安陆交错时空的相逢,开启了安陆20年命运的倒叙。

  黑夜中,了无边际的长江、阳光下迷人绚烂的长江、暮色下喷薄壮丽的长江,每一个空镜头,都撩拨着观众内心深处的欣赏和感动。当犯下罪孽的安陆在菩萨前请求原谅,当高淳从安陆受伤接过《长江图》,将其撕成碎片,之前的一头雾水如抽丝剥茧般慢慢清晰,旅程的终结就是谜团的开启之钥。

  影片最具吸引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诗歌。这让人想起之前大受好评的文艺片《路边野餐》。同样是用诗歌贯穿始终,但相比较而言,《长江图》的诗歌并非是外在于故事的一种抒情或者表达,而是故事的一部分。

  例如,高淳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我研究着诗歌,有的人却用诗歌来生活;我用言语诉说真理,有的人却相信真理本身。”茫然静夜里,他追寻真相,迷失自己,最终和回忆达成和解。

  影片的叙述因为诗歌而显得精致洒脱,在看似随意的走向中,长江被分成了上中下游三段,每一段里都隐藏着不少颇具韵味的小细节。演员的悲伤、喜悦、愤怒、隐喻和山川大地的起伏如出一辙,诚如杨超说的:那样,观众看到好像是拍了一条河流的全貌,其实他拍的只是人的心绪。

  跨过漫漫长河,男人跨越了自己和女人间巨大的精神差异,真正体味了纠结一生的爱情、修行、信仰,和矛盾。

  (文/张艺)

  故事梗概:

  船长高淳(秦昊 饰)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辛芷蕾 饰)。

  高淳离开了长江。安陆开始沿江向下的流浪和修行的旅程。

  多年之后,因为父亲的遗命,高淳重新开始一次沿长江逆流而上的运货航程。长江好像成为了一条时间河流,不停把高淳带入到安陆这些年的生活场景中。

  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渐渐发现她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写诗集有关。

  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

  高淳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延伸阅读:

  一周艺评:中秋艺评设大奖,《长江图》刮诗意风(9月7日-9月13日)

  《长江图》的十年:胶片被淘汰了,有些城市被淹没了

  《长江图》何以成为今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华语片独苗?

  张艺谋冯小刚等名导回归,下半年别错过这些电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