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中国式关系》以“中国式”视角解读社会百态

2016-10-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收藏

电视剧《中国式关系》海报

  由陈建斌、马伊琍担纲主演的《中国式关系》是导演沈严继《中国式离婚》后第二次以“中国式”视角来解读当下的情感伦理关系与社会百态,讲述了因家庭情感纠葛辞职下海的主人公马国梁(陈建斌饰)与受海外教育留洋归来的建筑设计师江一楠(马伊琍饰)因缘际会、阴差阳错地产生人生交集并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剧中,人到中年的马国梁经历着从职场到家庭的双重裂变,并在失落、奋起、快意时深刻体味和咀嚼着中国式关系的深意,最终凭借担当、智慧、沉稳、善良,实现了人生的逆转。全剧塑造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物,重点展现当下社会形态各异的“关系”并试图分析“关系”深层的存在背景,用现实主义风格网罗了社会、职场和家庭的几乎所有“关系”类型——家庭关系、利益关系、职场关系、合伙关系、男女关系等,并着眼各种“关系” ,深入到家庭难题、商战技巧、职场拼杀以及官场学问等领域,对当今社会进行剖析。

  现实主义是《中国式关系》的突出画风。无论是遭遇感情事业滑铁卢的马国梁、离婚后仍纠结不安难以与前夫自处的刘俐俐,还是留洋归来对国内建筑业内潜规则一无所知的江一楠、被好逸恶劳贪得无厌的父亲哥哥逼得无路可走的霍瑶瑶,“过山车”式的婚姻乾坤大挪移,教育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大碰撞,以及夸张而多重的生活压力的大爆发,让观众在笑中带泪、辛酸幽默的余味中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索,写出了“同时代现实主义”这样富有诚意、令人尊重的重重一笔。主人公的人生转折,也呼应着当前体制内人才、归国精英、底层草根等各阶层的创业热潮,映照着中国当前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及转型中发生的各种现实问题和状况,现实意义很强。

  导演沈严说, 《中国式关系》讲了只有中国才能发生的故事。因为只有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中国人这种说不清楚的为人处世方式,才会造成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形象是静止的、单一的,而人物关系则是动态的、复杂的,对社会变化进程中确实存在又难以名状的状态和变化,描摹“关系”比塑造人物形象更能够立体地还原和萃取,因此也就更加具有生活质感、更加贴近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从关注单一的人物形象,到关注人物在社会浪潮中的状态和相互关系,进而关注各种关系的微调、裂变、终止与弥合,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一个突破,也是创作者对电视剧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担当。曾经是马国梁下属的沈运一夜之间成为他职务和婚姻的双重继任者;势利俗气的丈母娘根据两个女婿的事业发展不断调整着对他们的态度;青梅竹马的江一楠与何俊贤终难敌“小蜜”上位劳燕分飞,马国梁本与江一楠以“囧”结缘,却在共同创业老年公寓的过程中暗生情愫……各种“关系”在不停地变化和酝酿变化,这就是这个变化迅猛、思想多元的时代投射在都市生活中的剪影。

  《中国式关系》反映和阐释了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并反映了差序格局理论在改革开放后多元思想力量的交汇和碰撞下的变迁。以“礼俗社会、熟人社会、血缘地缘社会、教化权力”等为特征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在马国梁的建筑设计、沈运的项目运行、丈母娘跋扈任意的语言狂欢中体现得非常彻底。不仅如此, 《中国式关系》还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差序格局”的体现正在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结构性变迁而变迁:比如婚姻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主要表现在刘俐俐放弃了从不挂心家庭并有点大男子主义的马国梁,而选择了虽投机多思却始终想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的沈运;事业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主要表现在江一楠对老年公寓项目的敬畏和追求推动着马国梁与她合伙谋事的心理动机,而何俊贤、罗世丰等唯利是图、没有道德底线的奸商虽在短期内侥幸赚取了不菲身家,但仍然会被时代所抛弃;利益关系逐渐开始主导“差序格局” ,上位设计规划院主任的沈运最终也没能抵挡住罗世丰“两亿利润分一半”的糖衣炮弹……因此,这部带有幽默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对既往家庭剧、都市剧、伦理剧固有理论的一次跨越和发展,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胡云晚曾说,语言系统中,词汇最能显示出各异的要求和关心,最能反应各异的意识和习惯,一旦社会上出现了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必然会有新词语来承载相应的信息与内容,新词语携带着强烈的时代信息特征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中国式XX”作为近年来一个渐趋成型的表达习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对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的抨击。本剧虽然以“中国式关系”为题,意图与“中国式离婚”形成呼应与延伸,但仍然无法否认,剧中的“中国式关系”把人情交际这一中国社会潜规则作为隐形寄寓,忽略了“中国式关系”中值得赞扬、令人感动的人性与感情。现实主义并不是一味的讽刺与抨击,全剧对崇尚礼义、重信然诺、情深义重等“中国式关系”表达得不足,减弱了人物形象的魅力和剧情的张力。

(文/王文静)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