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美术理论家马鸿增先生逝世。他为推动现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曾出版论著《新金陵画五十年》《钱松嵒研究》《陈之佛》《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画学经纬》等著作,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顾问,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研究员等。
纪念马鸿增老师(沈启鹏)
我与马鸿增老师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今己整整四十五年。
那时我插队农村,他刚到江苏省美术馆,负责展览、研究、收藏。1973年江苏举办中画展,他撰文褒奖点评《父子俩》,连同《我是公社小社员》、《虎穴夺棉》,省美术馆一次收藏三件作品,对我莫大鼓舞。
从那时起,他一直关注关心着我。无论是我关于“加强地级市美术馆建设"的呼吁、举办画院溯江写生展、大学教师美术作品展,他致信支持、撰文赞许、研讨评论,给我工作上的支持;或是邀我撰写论文参加李可染艺术研讨、跨世纪美木理研究,以促进我对美术史论的学习探索;还是亲自疏理分析我的创作道路和艺术特色,就我赴日本半田、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博物馆举办个展撰文评介、组织研讨,以"中国人物画厚朴型代表人物"作学术定位,勉励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秉持真善美审美理想。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2017年初,怀着深情,抱病撰写长篇评论《二十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典型个案一一沈启鹏捐赠作品的学术价值》,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我早期178件作品和相关资料作出中肯祥尽的分折评论。他的学识和真情时时影响着我前行,他把自己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与江苏美术的研究结合起来,颇有深意。我或是江苏受益于他最多的画家之一。
中国美术界特别是江苏,痛失一位学术精湛、德艺双馨的美术史论家是重大损失,我则为失去一位良师与益友深感悲痛!我会永远记着他。安息吧,我们的马老!
沈启鹏2018年2月27日
马鸿增撰文点评中国画《父子俩》 1973.11.20
马鸿增来信支持美术馆建设 1990.03.08
沈启鹏赴宁出席告别仪式 2018.02.27
沈启鹏,1946年12月生于江苏南通。1966年高中毕业后务农做工并自学绘画,198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结业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班,1994年获评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在江苏省国画院和南通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进高校任教。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和北京国际双年展并有获奖,被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先后出版九部个人画集和专著,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及日本、德国等海内外举办十六次个人画展,《美术》杂志两度作专题推介。获得“江苏省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 称号,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民盟中央委员,南通大学副校长,南通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民盟主委及南通市文化局、文联、美协、画院等领导职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