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少年的你》:阴霾与希冀的青春博弈

2019-12-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董晓可 收藏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在各大影院热播。这部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等主演的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灰暗的色调、阴暗的环境、低沉的音响、徐缓的节奏,尖利、粗粝、压抑的故事格调,为我们真实展现了一场暴力、冷酷的校园霸凌事件。花季少女的坠楼身亡、街头混混的暴力殴斗、欺凌行为的集体沉默、原生家庭的关爱缺位等一系列揪心的伤痛元素让人生出无尽悲怆,也激发人们对于青春少年阳光成长的殷切期盼。

  “想活命就闭嘴”,这是影片中几个街头少年落入警局审讯时被要求说的一句话,这同时也是一句具有深刻隐喻的台词。“活命——闭嘴”的二维关联,昭示着一种在暴力阴影下的沉默生存法则。影片中的女学生陈念,正是因为同情坠楼者胡小蝶而为其盖上校服,导致自身也卷入了另一场校园霸凌。后来,也是因为其“多管闲事”意欲援救街头被围殴的小北,而差点被再次欺凌。两个孤立无援的少年抱团取火,却在这场日益加剧的暴力事件中最终滑向深渊。

  事实上,电影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揭开了一道校园霸凌的沉默“伤疤”。陈念的被欺凌也是在不断升级中进行的:凳子上的一摊红墨水,打球时没人愿意传球和接球,楼梯上被推下,进而其妈妈卖假面膜的丑事被发至班级群,然后是被殴打,直至被拍羞辱视频……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周围的许多同学始终保持沉默。影片中,有个耐人寻味的对话场景。同学李想就胡小蝶的自杀行为对陈念说:“她太懦弱,不应该受那些人影响。”陈念反驳道:“懦弱的不仅是她,有你,也有我。”是啊,在整个霸凌事件中,自始至终,有那么多冷漠的“旁观者”,以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保持着缄默。不要以为影片在夸大其词,据统计,在全球每年2.43亿校园霸凌事件中,约30%的学生和59%的围观者均选择了息事宁人的沉默,这种可怕的缄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另一潜在因素。正是基于此,影片中外形柔弱内心坚强的陈念才将保护自己的“重任”托付给了街头少年小北,两人才在这种校园暴力阴霾笼罩的环境下互相舔伤,以“暴力维护和平”的方式来换取高考前的平静生活。而影片中主要角色的名字都有谐音,似乎蕴含着某种隐喻:名叫“胡小蝶”的女孩子在故事一开始便像蝴蝶一样飞走了,名叫“郑易”的警察没有能力维护正义,名叫“李想”的学生错把避祸隐忍后的将来当做了理想,而叫做“魏莱”的女孩却在“霸凌游戏”中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未来……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残酷校园暴力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这或许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法律、监管、教育等在保护青少年问题上存在“漏洞”,不由不让人心灵颤动。

  校园霸凌,或许只是《少年的你》洞察问题的一个切口。整个电影更像一道闪电,击中了“问题少年”背后整个社会的多米诺连锁式伤痛。影片中老警官对郑易说的一段话意味深长:“每一桩校园欺凌的案子都比较复杂,你去找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让你找校长,你去找校长,校长让你找班主任,你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又让你找家长,你去找家长,他们在深圳打工呢,一年才能见孩子一次。”孩子成长之痛中最为根本的来自原生家庭的阴影。如果父母没有“缺位”,或许陈念和小北的青春便不会那么惨烈和阴云笼罩。如果来自家庭的关爱没有缺失,魏莱或许不会成为校园暴力的“捕食者”而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少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但出于种种原因,父母可能忽略甚至缺席孩子的成长。郑易说,长大就像跳水,河里有沙子,有河蚌,什么也别想就往下跳吧。而在这个终究要被“硌疼”的过程中,倘若有父母的关爱相伴,伤痕可能就会减轻许多。近年来,关于少年成长中迷惘与伤痛主题的电影题材越来越多。很多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缺失或畸形的家庭,都将关注视野放在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亲情环境上。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影片中,除了冷漠、自私、隔膜的家庭环境,还有诸多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比如弱肉强食逻辑下可怕的“丛林法则”和冰冷的人际交往,这一切让少年的问题显得复杂而棘手。《少年的你》中,无论是陈念的班主任,还是作为正义代表的警察,都想要将这些校园霸凌事件的受害者挽救出困局,想要弥合来自少年心灵深处的那道创伤,但却无可奈何地全部折戟,最终使得这些无辜的“胡小蝶”“陈念”们付出了沉重的成长甚至生命的代价。这一残酷而冰冷的结局,发人深思。我们在经历了数十年“一切向钱看”的高速经济运转的背后,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感人至深:一个是小北用摩托载着相识不久的陈念,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徜徉前进,微风吹拂着他们稚气的发梢和微微上扬的嘴角,有种青春洋溢的美感。一个是影片收尾处,小北摘掉了“遮蔽”其“混混身份”的帽子,同陈念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他们在大街上肩并肩地走着,走着……那是属于他们的青春理想与未来,也是影片对那方“被遗忘”的生活荒原的诗意照亮。“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少年的成长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保护的,影片中有这么一句感人至深的话语:“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这个“我”不只是“小北”,更是我们所有人的集体合力的倾心关爱。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家园。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这是我们曾经的家园。

  This is our playground.

  这是我们的家园。

  这是影片开头和煞尾处教室里反复回响的朗朗诵读,其中隐含着青春家园失去的一种深沉伤痛。成长是疼痛的,但在进入成人世界的苦涩旅程中,就必然要伴随着纯真、烂漫的逝去和残酷、冷漠的到来吗?如若不是,那么谁来守护青春少年那方纯净的“伊甸园”呢?陈念的班主任说,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抬头总会看见阳光。而陈念也告诉小北,我们注定在阴沟里,但有人仰望星空。是啊,星光是多么美好啊,它点亮了夜空,也温暖了孤独的夜行少年。这正像好的电影,它不单是揭露阴暗,更向人们展示美好希冀的光亮所在。


  (作者:董晓可,西北大学文艺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责任编辑: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00后”评《少年的你》:每一棵小草都仰望阳光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浅析《少年的你》角度和景别

  《少年的你》:青春未谢,美好如初

  电影《少年的你》:在无声的镜像里叩击人心

  评《少年的你》:使命感是青春类型电影的重要维度

  致少年的你:成长不易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