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灾难面前:有“怕和爱”,也有“诗与思”

2020-03-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董晓可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稿至3月底,点击查看)。如下是艺评战疫专题征稿选载之第20篇:


灾难面前:有“怕和爱”,也有“诗与思”

  相对于浩瀚天空和无垠大地,人类只不过沧海一粟。寄居天地之间,有平安也有无穷无尽的灾难:地震、海啸、山火、洪水、战争、瘟疫、核泄漏……当灾难来临时,人类该如何面对?又能如何继续我们的人生、爱、情感与思索?2020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悍然侵袭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波及全国。灾难来临,“宅居”在家的我静下心来,有意走进之前未做太多关注的灾难文艺世界,思索灾难中的人性之光、信仰烛照、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等问题。

  一、顶风沐雨:谁,是“最美逆行者”

  在所有的人类灾难中,疾病应该算是极为阴郁、恐怖与令人惊骇的一种。苏珊·桑格塔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说:“疾病是生命的阴面。”而在这种全民性的疾病灾难面前,无数生命的阴面甚至会扩展为身心的全盘窒息。也正源于此,疾病灾难中那些守护在危险区域、闪现着人性之光的“逆行者”才更值得我们由衷地钦佩和赞叹。

苏珊·桑格塔《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来源:豆瓣读书)

  在加缪的代表作品《鼠疫》中,医生里厄和志愿者塔鲁便是这样的人。在这场肆虐了整座奥兰城市的鼠疫中,医生里厄是一个话语不多却一直埋头苦干的人。他深知鼠疫的严峻性,对这场人类与疾病的抗争有可能失败的结局,有着清醒的认知。尽管如此,他仍旧每天工作二十小时,在与疫情的抗争中奔波忙碌。“看到瘟疫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只有疯子、瞎子或懦夫才会对瘟疫逆来顺受。”“尽管有个人的痛苦,也要反抗恐怖的灾难及其不断惩凶的武器,而人们不能成为圣人,也不能容忍灾祸横行,就努力当好医生。”这是里厄医生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喊。而与之相伴,志愿者塔鲁则为建立卫生防疫组织而积极奔走呼号。但不幸的是,他们二人都在抗击疫情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与遗憾。里厄由于不分昼夜地救治病人,在妻子临终前都未能见上一面;而塔鲁也因染上疫病而献出生命。他们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胜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推动巨石的精神,正诠释了高贵的“逆行”精神——将人类健康和生命置于心中,恪守职业操守与甘于牺牲的高尚境界。

加缪《鼠疫》上海译文出版社(来源:豆瓣读书)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也涌现出了众多“逆行者”。1月23日下午,上海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生,共三批次每批135人出征武汉,当日深夜抵达。至此,一场浩浩荡荡驰援武汉的医护出征之战正式拉开。但随着这场“战役”的深入,至今已有数以千计的医护工作者感染病毒,并有一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初出茅庐的“90后”,有坚守职责的老院长,也有推迟婚礼的新人……在最近广泛流传的歌曲《风雨逆行者》中,有着这样扣人心扉的旋律:

  寒风中听见你的呼唤/寒夜里看见你的期盼/你是我素昧平生的亲人/千里之外望眼欲穿/孩子啊 再抱一下/妈妈就要 背上行装出发

  不知道我会不会倒下/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坚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一身戎装一袭白褂/亲人啊 不要害怕/我们陪你看春天绿枝发芽

  一句句,一声声,唱出了这些“最美逆行者”心中高贵、纯真、勇毅的品质。他们都是凡人英雄,面对灾难,怕不怕?怕。但上不上?上。正是这种“怕与爱”交织呈现“逆行”人格。他们身上的人性之光熠熠闪烁,他们的生命与尊严也将永远被人类铭记。

【视频】《风雨逆行者》(来源:优酷视频)

  二、信仰之烛:爱,是不能忘记的

  几乎所有的灾难文艺,都是有光亮烛照的。这些光亮中含着人类深深的爱。这,是我们的信仰所在。

《中国机长》剧照

  在2019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饰演的乘务长一句“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家”,让身处险境而无比焦虑的乘客有了“回家”的镇定、渴望与信念。而后机长在万米高空直面强风、低温、座舱释压等多重考验,终于将119名乘客安全带回了亲人的怀抱。在电影《烈火英雄》中,面临随时可能爆炸吞噬整座城市的特大油罐,消防队员们在几乎绝望、孤注一掷的境遇下,决定每人给家人留一段话:“我们死在这儿,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干了什么。父母在的,给父母说。有孩子的,和孩子说。”无独有偶,西方一些灾难影片同样展示了爱的信仰。在《泰坦尼克号》中,当巨型航船已然倾斜,人们生命岌岌可危时,我们看到了慌乱的甲板上竟然有一批音乐家在演奏乐曲,以鼓励人们看到生的希望;“让老人、女人和孩子先走”,更是诠释了灾难中的人间大爱。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里斯用53年7个月11天的日日夜夜,守护了一份至真至纯的爱情……这些灾难文艺,都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灾难面前人们对于爱的信仰。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面临灾难,爱,是最不该被忘记的珍贵情感。这份爱是一份职责、一泓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份纯真炽烈的恋情……这些都让灾难中人们的心灵紧紧贴在一起,让人们在暗黑的夜晚有了仰望星空的期望。海明威名著《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是英国约翰·多恩的这首诗《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约翰•多恩的著作中译本《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来源:豆瓣读书)

  是啊,正如这些具有诗性光辉的灾难文艺一样,当我们发自内心呼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时,我们是多么希望那些苦难中的同胞能早日走出家门,看到美丽的樱花呵!因为,在爱的世界里,此岸连彼岸,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

  三、痛定思痛:人,最可贵的品质是思想

  哲学家帕斯卡在其著述《思想录》中,将人比喻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他看来,人这根“苇草”实乃“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甚至“一口气、一滴水便足以致他死地”,但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我们生之为人的“高贵”和“全部尊严”所在。

  在灾难文艺作品《狼图腾》中,我们看到了肆无忌惮的杀戮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在《1942》中,大饥荒将人的自私、狭隘与弱肉强食暴露无遗;在《大流感》《后天》《2012》等几乎全人类的大灾难中,我们看到了诸多因人们的贪婪、自大等所造成的悲剧;而即便在《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这些具有救赎意义的影片中,我们在感受到爱之信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私欲与偏狭所带来的良知泯灭。这些作品,以其爱与思,启迪我们在灾难来临时敢于扪心自问,敢于对过错深深忏悔并作出刮骨疗毒的痛改前非。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来源:豆瓣电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类自诩为天地间最有灵性的生物,但却因自身缺陷,一次又一次地开启了“潘多拉魔盒”,甚至多次将自己几乎推进绝境之中。思悟灾难文艺,也洞观此次灾难,我蓦然想起海德格尔借用的荷尔德林那句富有哲思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是啊,天地是有大悲悯的。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为了我们生养于斯也悉心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作者:董晓可,西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任编辑: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从责任和担当中激发力量(马忠)

  网络文艺志愿服务:共同唤醒,助力“战疫”

  《少年的你》:阴霾与希冀的青春博弈

  国漫崛起:做一个双重合璧“大奶酪”——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播说开去

  金色童年的奇趣漫旅——陪孩子一起阅读《萌鸡小队》故事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