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沧桑美的人像摄影艺术追求

2022-06-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索久林 收藏

沧桑美的艺术追求

——评田凤仙的人像摄影艺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摄影家的艺术理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深层次地挖掘表现对象的艺术内涵,追求艺术形象的个性化、多样化,已成为百舸争流中的一道别致的风景。著名摄影家田凤仙女士沧桑美的人像摄影追求便是这道风景中的醒目亮点。

在田凤仙几十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人像摄影的沧桑美一直是她关注的一个重点。此类流行作品多是表现艰辛、坎坷、苦难等,田凤仙的沧桑作品却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充满力度、充满生机的美感。走进她的作品,便落入一个沧桑笼罩的博大世界,包容了我们的全部感觉。田凤仙的作品,正如在北方辽阔的荒野上那些固守贫瘠的老柞树,在繁茂和华贵远离的地方,用千姿百态的绿茵,苍劲地书写着宽宏的厚爱和无法穷尽的内涵。

沧桑美,是一种有力度的美。它用时光描绘的每一个身影,每一种面容,每一个眼神,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从田凤仙作品《眺望远方》中,我们看到一个牧马人在风雪中刚毅、坚韧的身影,在他的背后,也许是一个孩子的渴望,也许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或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中华民族在世间罕见的压力下不断崛起,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不正是这种沧桑美给予的巨大动能吗!

沧桑美,是一种有暖意的美。沧桑在我们的父辈母辈面前,不止是苦难,更多地蕴含在苦难包裹的暖意里。在《母亲》这幅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沧桑:满面皱纹、含辛茹苦的母亲露出了忘情的笑容。这种笑容包含着多少不可胜数的艰辛、多少不计回报的付出!也许,因为她看到了付出的回报,也许,仅仅因为已经实现的付出,母亲便露出了如此的笑容。这笑容,令人无法轻松,无法平静。在一次田凤仙的作品研讨会上,她讲过对母亲的记忆,并且为看到母亲久违的笑容而落泪。她的作品正如她的经历一样,让沧桑深藏着人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种沧桑,温暖着人心,温暖着世界!

沧桑美,是一种厚重美。它不同于对一种潮流的追逐,也不同于一次时尚的走秀,而有着很深远的背景,正如那纯朴、老成的柞树,那是无数经年风雨、无数严寒酷暑而塑造成的形象。在《父亲的目光》这幅作品中,主人公面对大千世界,是那样冷静、沉着,不动声色,在父亲这种岁月历练过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厚度。沧桑美的厚重还表现在笑容上,犹如一朵雪莲,它的盛开是生命过程中全部积累的释放。《生活的暖色》描绘了一位老汉的笑容。他的笑容卷曲在深深浅浅的皱纹里,那笑容深处一定是藏着岁月留下的印痕。这种温暖、美好微笑的背后,一定是数不清的汗水和泪水。这样的笑容,决不可以一目而过,需要细致阅读。

沧桑美,是一种担当美,是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驱动。作为个体,无论年轻年长,面对社会,都可以挖掘岀沧桑美的精神蕴藏。《面对世界》是表现一对母女相互依偎的作品。孩子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因恐惧而全身心地依偎着母亲,却不肯放弃窥望;母亲在深情关爱的同时,又不敢错过对这个世界蛛丝马迹的观察。这背后一定是有许许多多的成功和失败在提示着她们,甚至是多少代人的成功与失败在警醒着她们。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她们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压力。《母亲的目光》是表现一位年轻母亲的人像作品。从她那紧裹的头巾中,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她的约束;从她那冷静的凝望中,我们体会到生活的严峻。这是怎样一种环境、怎样一种现实,让一个年轻的母亲用这样沉重的目光面对世界?现代人类应该怎样为每一位母亲提供一种轻松的环境、轻松的世界呢?这种思考,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无法轻松。《父女铁匠》表现父亲和女儿一起举锤打铁的生活。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劳动,曾经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可是到了现代工业社会,为什么还不能摆脱这种艰辛的手工劳动呢?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让这对父女依然深陷在这种繁重的传统劳动中?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让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走进现代生活?这些思考,也会让读者像铁匠父女的生活一样背负着沉重。

沧桑美,并不是一种唾手可得的自然美,它需要摄影家用特有的情感去体验,用特有的目光去采撷,用特有的技能去呈现。田凤仙的人像摄影作品,是她长期的思想、经历和艺术积累的成果,对沧桑的表现是深刻和独到的。正如那对铁匠父女的重锤落下之后对人们产生的震撼一样,这些作品给人带来很深的心灵震撼。我们从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沧桑的表象,而是一种沧桑的历史、沧桑的道德、沧桑的品格,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艺术的世界里,那些风云浪漫的景观并不少见,但是比起沧桑美来,它们都显得有些稚嫩单薄。沧桑美更可以接近人类生活的本源,抵达审美的极致。它不止是审美的高度,也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对于这样一种有高度的美,我们不可以轻浮,不可以草率,更不可以漫不经心!我们应该像面对一部厚重的经典一样去仰望,去讨教生活的真谛!

欣赏田凤仙摄影作品的时候,便想到了作者的家乡。齐鲁大地稻禾吐绿、桃李争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想,如果我们的摄影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从生活深处挖掘更多的艺术资源,让沧桑美撒向更多的田垄,播种到人世间,那么整个星球一定会充满生机,生长出永恒的绿色。这正是我们摄影艺术家应有的价值体现!


作者:索久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朱丽华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金山银山”的冰雪艺术呈现(索久林)

摄影家石少华的艺术理念(索久林)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