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直播推动网络文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孙佳山)

2022-09-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有军 收藏

今夏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相关纪念演出接连在网络上直播,引发了广泛好评。无独有偶,覆盖京剧、昆曲、黄梅戏、越剧、曲剧、评剧等剧种的“大戏看北京 云端演出周”活动,连续10天送上了近百场精彩的线上演出直播,使广大戏迷在家足不出户就过足了戏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过不断摸索,作为网络文艺新形态的网络直播目前已实现了与戏剧、戏曲、话剧、歌剧等舞台艺术的深度融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最初的舞台艺术的辅助、补充形式,到成为舞台艺术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艺术形式的阶梯式发展。过去的舞台艺术,无论是京剧、昆曲等传统戏剧戏曲艺术,还是话剧、歌剧等外来艺术,大多都受到剧场等具体空间的限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直播行业在完成了放量式增长、阶段性盘整之后,已经进入到与主流传统文化深入有机融合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网络文艺的代表成为舞台艺术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艺术形式。

《司马迁》(图片来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号)

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通过4G、8K和全息扫描、拓展现实等技术,直播几乎可以为绝大多数观众提供远超线下传统实体剧场时空限制的视听体验。观众在直播平台上可以实现“全员C位”“全员第一排”的顶级视听体验,不仅打破了线下传统实体剧场不可避免的“等级化”视听体验,观众的视听角度甚至可以从台下走到台上,极大地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过去舞台艺术在线下传统实体剧场所要求的场地、灯光、音响、伴奏,甚至叙事、表演、走位等涉及艺术本体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方面面,也正在被作为网络文艺代表的直播重新梳理。尽管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但是直播等网络文艺新形态正在影响舞台艺术作为艺术本体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趋势。一旦通过沉浸式技术的突破,解决目前的线上视听体验缺乏舞台艺术特有的和必需的氛围感和仪式感等问题,直播或将我国网络文艺发展推上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过去近10年来,我国网络文艺蓬勃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一般认识的发展阶段,其所迸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只体现为经济价值,其成果和结晶也同样影响着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的格局。比如在网络剧领域,不仅在类型上有了更为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在事实上改写着电视连续剧的艺术本体范畴,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同时,像《人世间》这种现实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也登陆海外电视台,实现了文化走出去。

如今,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网络文艺,正在产生更为多维的文化影响。借助直播这一舞台艺术新的媒介形态和新的艺术形式,我国广大青少年群体正在走近戏曲等传统经典艺术,一些濒危剧种也借助直播充分挖掘青年后继人才。这些新的探索不仅可以内在提升广大青少年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我们展望新一代乃至下一代的文艺形态和文化样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也都具有继往开来的启迪意义。


(作者:孙佳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乘势“北上”,港乐正获得发展新动能(孙佳山)

香港电影将在更高维度再出发(孙佳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