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百妖谱》:寓言动画中的精品佳作

2022-08-26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宋磊 收藏

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是人类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种体裁。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但是能引发读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在动画中,也有这样一类具有寓言性质的作品,虽然其中的人物、场景、世界可能无一为真,但它却鞭辟入里地指向现实、透视人性。这类作品并不多见,却往往是精品佳作,遇到了就要倍加珍惜。

这类作品中的一部分以构建世界观见长。它们往往构造出一些现实中难以出现的离奇世界,在极端的情况下体现人性。比如日本动画《奇诺之旅》中就有一集,说一个国家的人每天都在建一座高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建,最终塔塌了,人们自由了,却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这样的世界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每天从事无意义的工作,不知道如何生活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这类作品中的另一部分以刻画人物见长。它们往往发挥动画极具假定性和想象性的艺术特点,借助神、鬼、妖、魔这些超现实角色的故事来隐喻现实社会。《百妖谱》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它通过一个专门给妖看病的“妖医”桃夭的经历,串联起一个个在人类世界中染病的妖,进而折射出人心之善变、社会之残酷。

凝聚传统文化之意蕴 浪漫主义之期许

我们先来谈谈《百妖谱》中的妖。迄今为止,《百妖谱》中所有妖的名字都是“双字”,念起来很有中国古文的意蕴。究其来源,虽然出处多样,但总归和传统文化相关。

名字有源于古代经典名著的。比如“化蛇”就出自《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卷》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帛翠币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庆忌”则来自《管子·水地》篇:“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蜉蝣”在《诗经》中专门有一首名叫《曹风·蜉蝣》的诗来描写,借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比喻生命短暂、光阴易逝。

也有一些妖名是作者借用其他现成词汇转义而成的。比如“照海”,它是人体的一个穴位名。“拈花”,是一个佛学中的用词。而“应声”则是一个从古沿用至今的汉语词汇,意思是随着声音。当然,还有一些作者自造的妖名。比如“媪姬”,媪就是老妇人的意思,一般作媪妇等词汇使用,但是媪姬一词却是几乎看不到的,是作者把“媪”字跟中国古代对妇女美称的“姬”字拼在一起形成的新表达。

因为名字出处的不同,《百妖谱》中这些妖本身所承载的意义也不同。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再现典籍中的本义。比如“漱金”,有记载称它是昆明国进献给魏明帝的礼物,喂其珍珠或者龟脑就可以吐金屑,因为鸟性畏寒,所以被称为“辟寒金”。这和影片中所描写的几无差别,历史时代也对得上。甚至在《百妖谱·漱金篇》的末尾出现的龟脑可延漱金鸟寿命的说法,也不是随意而说的,可见作品文本之考究。

第二类是创新典籍中的原义。“媪姬”中的“媪”本来是老妇的意思,现在被赋予了“食亡者,能断人死时,得成人形者皆女体,貌秀美,不祥物也”的新概念。“照海”也被赋予了“生于深海,能照生路,成人形后迅捷如鬼魅,善寻逃路,追之不得,若自碎成粉,不论生死,但凡肉身仍在,食之,可归初”的新定义。基于词汇原意牵引出创新含义,足见作者之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类是人的某种特殊情绪的转义。所谓“心生妖念”,很多妖的来源实际上是人的某种心理或情绪。比如“应声”这种妖,就来源于人们过于看重别人的态度而最终无法自拔、只能受其左右的情绪。“拈花”则来源于人们的悔恨之心,因走不出某件后悔事而孕育出了这个伴随左右的妖怪。事实上,这种情绪生妖的意象在很多日本动画片中也有表现,比如《妖怪手表》中很多妖怪就因人类的负面情绪而生。

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怪”一样,《百妖谱》中的“妖怪”也有着人一样的情感。这里的“妖”,绝不是恶的代表,而更像是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神奇”。有的能日行千里,有的能救死扶伤,有的能翻云覆雨。而当它们与人类产生关系,为人类使用这些神奇功能的时候,它们甚至比人还要有人性,因为这些神奇功能的使用往往伴随着献祭自身。

《百妖谱》中的大部分妖,都有一种“傻傻的”执着。它们会一直坚守,一直等待,一旦认准了某个人、某件事就不离不弃,永不变心。“庆忌”的坚守承诺,“漱金”的践行孝义,“灰狐”的知恩图报,“乖龙”的舍生取义,看《百妖谱》可以说首先就是看妖,妖身上的忠贞和单纯反倒是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也是特别让观众感怀的。

以妖镌刻人性之美点亮人性之光

再来看看《百妖谱》中人和社会的隐喻。如果说,《百妖谱》中的妖承载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美好期许的话,那么《百妖谱》中的人体现的就是现实主义的冷眼旁观。而这里的人必须和社会一起看待。《百妖谱》中有不少好人,好得让人感动的人;也有不少坏人,坏得让人憎恶的人;还有不少一开始是好人,但后来变了的人。你不能说他们变坏了,只能说他们被社会的欲望侵染了。《百妖谱》中的社会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它的残酷首先在于好人的结局往往并不好,他们没能获得匹配其德行的幸福。在《漱金》一篇中的朱小宝是个大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勇挑生活重担。他虽学习了木匠手艺,但是受生活所迫,他还是想通过参军上战场去博取功名,从而让母亲过上更好、更体面的生活。结果他战死沙场,只是万千尸体中微不足道的一具。虽然影片让漱金鸟化身成了朱小宝,继续对母亲尽孝,但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害死了这样一个为了家庭献出所有的好人呢?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缺乏对穷苦百姓的关照,迫使朱小宝只能通过上战场的方式来寻求阶层的变迁。

《百妖谱》中社会的残酷还在于很容易让人发生改变,让人性中原本闪光的东西逐渐磨灭和消失。在《化蛇》一篇中备受欺凌的张二狗,后来因为结识了一只蛇妖,摇身一变成为了空明真人,可实际上他并不会作法。但为了保住自己那虚假的尊严,他最终还是选择杀死多年相伴的蛇妖。是什么让他做出这个冷漠无情的抉择呢?是他对无尊严生活的惧怕,他不想回到从前,也不敢回到从前。这个欺凌弱小的社会最终使他改变。如果社会再博爱一些,再温暖一些,他又怎么会离弃那个与他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小蛇呢?

所谓人性,就是人在面对事情时做出的抉择,和由此体现出的想法和性格。“庆忌”的人类朋友宁可自己默默死去,也不愿意让“庆忌”因为他传递消息而献身,这种利他的抉择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而刚才所说的张二狗则恰恰相反,面对守护珍贵的情谊还是保留表面的尊严,他选择了后者,这个利己的抉择体现了人性的自私。

如果去细细体会《百妖谱》中人、社会与妖的关系的话,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两种基本的设定。一种设定是,人类保有着美德,但这个人却在残酷的社会中谢幕了,这时他的美德被妖继承了下来,并一直践行着。就像“照海”把主人对家人的守护之心继承了下来,最终宁愿为之献身一样。另一种设定是,人在残酷的社会中逐渐变成另一个样子,但他曾经的美德被保留了下来,恰如一架留声机,镌刻下了世间最美的音符。就像“灰狐”永远记得少年从铁笼中救出自己,即使对方后来变成双手沾满鲜血的将军,也要在最后为其断尾报恩。

《百妖谱》就是让妖来记录人性的美,再将这些美幻化成一点点烛火之光,投放在仿佛是黑洞洞的社会之中,看究竟是黑洞被照亮,还是烛火被湮灭。而桃夭作为妖的医生,虽时常置身事外,总是冷淡旁观,但最终往往还是要对濒死的妖施以援手,这何尝不是在借桃夭之手,挽救那一点点人性的烛光呢?所以,虽是在救妖,其实是在救人和救世。

儒释道交织出令人流连的美好世界

最后来看看《百妖谱》的特色。改编自裟椤双树同名小说的动画片《百妖谱》,用充满中国风格的人物、建筑、服装、道具,配以唯美画风的城镇、乡村、湖泊、山河,用动人而舒适的色彩,配以透彻如天籁的音乐,营造出一个让人信服和迷醉的人妖共处的世界。

作品含蓄而有重量。含蓄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特征,《百妖谱》的文本充分继承了这一特色,借物喻情、借妖喻人的委婉表达比比皆是。同时,《百妖谱》中很多对白又颇具重量感,语气虽轻,却振聋发聩。比如《蜉蝣》一篇中“她用一天的时间救了一个绝望的人一辈子,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寻找了她一世”,让人感慨爱情的凄美与永恒。再比如《应声》一篇中的“何必低到尘埃里”,《乖龙》一篇中的“世上没有谁是多余的,都是有用的”,激励着每个平凡人更有意义地生活。

作品的庄重和幽默形成对立统一。在《百妖谱》短短20多集剧情中出现了十多次佛像画面,肃穆的佛像彰显着浮世中的庄重。但同时,桃夭身边却有一个可爱的小和尚磨牙,同样是佛教元素,在磨牙身上又尽显轻快,与巨大佛像形成鲜明对比。庄重的佛像是佛,天真的磨牙亦是佛,庄重不失幽默成为了辩证统一。事实上,影片中这种辩证关系还有很多。比如桃夭每次在接案子之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但她真正下决心救妖之时又总是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郑重,这种随意和郑重也是一种对立统一。

作品善用对比与倒序之法。对比是《百妖谱》最多采用的表意手法,既有人妖行为之对比,也有时间前后之对比。在《漱金》一篇中,让漱金鸟甘愿献身的原因,就是过去富有却寡情的皇家与如今清贫却温情的朱小宝一家的对比。同时,朱小宝、漱金鸟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努力尽孝,与旁边一家老母亲死后,儿子摆样子般前来哭丧尽孝也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倒序是《百妖谱》最常使用的叙事手法。每个妖的故事,都是从现在的结局,引出令人感怀的过去,最终再回到现在,让事情有个解决。这种叙事手法颇具悬疑性,引人入胜。

作品兼有寓言的短小精悍与世界观的丰富庞大。每个妖的故事大概都是两集的篇幅,精巧地完成了起承转合。同时,整个《百妖谱》的系列动画又为观众呈现出一派巨大的现世图景。无论是《百妖谱》一书的去向,还是磨牙的身世,亦或是桃夭所来自的桃都的神秘,都成为在一个个短小故事之上更加吸引观众的悬疑设定。《百妖谱》的丰富远远不止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影响尘世的儒学、遍布各地的寺院,以及桃夭身上体现的道家色彩,儒释道三家犹如三原色一样,混合出一个庞大、精彩、深刻又现实的世界。


(作者:宋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202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动画市场观察:二次元世界爆发的正能量(宋磊)

动画电影《俑之城》:从“观之以目”到“观之以心”(宋磊)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