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曾庆瑞、梁振华等专家学者聚焦网络文化,呼吁——
融通传统经典和网络文艺的评价体系
一部乐视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最近刷爆朋友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部剧营销的重点竟是低劣的服装道具、匪夷所思的剧情以及种种打擦边球的软色情,一般评论说到成本便宜,都会有个“虽然……但是……”的句式,可是具体到这部剧上,只有“虽然……”没有“但是……”为这部剧不断刷屏的水军和自来水军都在强调:剧组很有诚意云云,然则,诚意不能遮盖这部电视剧题材的雷人、剧情的单薄、表演的粗糙。而评论的缺乏,导致一部品质不算上乘的网剧被炒上了天,任何人只要提出批评就会被水军淹没。健康的文艺评论的缺席直接的后果是《太子妃升职记》这样的网剧得到鼓励,网剧品质提升的脚步可能放缓。
近日,在中国视协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会议上,众评论家集中探讨了近期电视剧的一些怪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指出一个危险的倾向,“资本正在撕裂中国影视事业和产业” 。他以阿里影业副总裁在一次论坛上所说的“给编剧们指出一条生路”为例。曾庆瑞说,现在还有三种怪象:“一是用IP唱衰原创,二是用网络剧唱衰台播剧,三是用新媒体唱衰电视台” ,他认为面对这些怪象,评论人不能沉默,要发言、要表态。“发现文艺中的美,旗帜鲜明地指出其缺陷,是有助于电视剧健康发展的,并能引导观众观赏,有利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 ”
IP与网剧紧紧地连在一起,然而,现在的IP大多为网络小说,加上网剧与台播剧面对不同的审查标准,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些网剧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是色狠野的代名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艺委会副秘书长易凯说,一些在传统电视剧上很有成就的导演,拍出来的网剧却大相径庭,过于血腥和暴力,所以他建议评论家们多关注网剧新媒体。曾庆瑞说起,在一次评奖中,网剧这一组质量实在不行,所以他当时不主张给任何一部网剧以奖项。可是,为什么粗制滥造在《太子妃升职记》里就成了看点、优点?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青年编剧梁振华认为,网剧的趣味已经深刻介入了电视剧创作,“传统的经典的评价体系与网络的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断裂” 。他主张评论者们要了解网络文化的密码,对话当下,彼此改善。
年过七旬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提出,评论除了纸媒阵地外,还有电视台和网络的阵地。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阵地的评论工作还有什么值得改进之处,其实也是个课题。他在多个研讨会上提出过,一些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与《羋月传》的竞争其实是不公平的。像《羋月传》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在播出平台进行了轰炸式的宣传,在播出期间每天都有相关的宣传节目,而像《温州两家人》这样的电视剧没有宣传,因而只以收视率来评价电视剧也不准确。他简单地谈了谈《羋月传》的一些漏洞,例如范雎还没有出场,怎么就会有人说出了“远交近攻”呢?虽然羋月、屈原的生卒都不可考,但他们大致的年纪是知道的,羋月与春申君和屈原差着辈分。他认为一部81集的长篇电视剧收视率这么高,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评论队伍的建设,评论家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曾庆瑞提出,我们要加强自律,净化队伍,不利用话语权进行利益交换,“天行健,电视艺术评论自强不息。 ”另外,他强调加强人才培养,评论的健康发展需要年轻的评论家不断涌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谈到了评论工作者要在专业上下功夫,他认为有三个离不开,一是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评论不要忽左忽右,搞二元对立,好走极端,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有科学的态度,把握两端,冷静地“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二是离不开历史经验的启迪,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能消费历史,尤其不能颠覆经典,要珍视民族历史文化,在经典体现的价值观上应顺势发展。三是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写评论也离不开文学修养,评论工作者都应该读点哲学、历史、鲁迅(文学的符号) 。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显谈到没有阵地的评论家将犹如涸泽之鱼,无所凭依,行不久远。他希望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高度重视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联系团结全国相关报刊杂志,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不断扩建电视文艺评论平台,不断拓宽文艺评论成果对外传播渠道,争取通过持续努力,为电视文艺评论家搭建更大的展示平台,为电视文艺评论成果创造更大的传播空间。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